1/2
杨浦嘉定多处水域成“野泳胜地” :有人翻栏入,同时溺亡事件不断
上观新闻2022-07-28 06:49:54
水系密布的申城究竟该如何筑牢水域安全网?

绕过小河、穿过树林,眼前景色骤然明亮:3条河流的交汇处,石头堆砌的河岸围出了一大片河域,不少人正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近日,一则“开放水域游泳”的视频赢得了不少网友的青睐。

每到盛夏时节,游泳、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就成了市民消暑的不二之选。今年受疫情影响,沪上不少水上乐园、游泳馆等均暂缓开放,市民转而将目光投向了野生水域。在相关社交平台上,寻找、打卡“开放水域”的攻略更是层出不穷,收获了一众爱好者。

不过,记者留意到,大多数备受推崇的水域“野生”属性明显,位置偏僻。在大家尽情享受清凉的同时,危险也在悄然发生。一个月前,上海市嘉定新城远香湖公园就发生过一起少年落水溺亡事件。

一边是市民高涨的“野趣”追求,另一边却是随之而来的溺亡悲剧,清凉消暑背后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水系密布的申城究竟该如何筑牢水域安全网?

“野趣”:老与少纷纷下水避暑

在“开放水域游泳”视频的留言区,博主点出了这片野生水域的位置:距离杨浦区国帆路江湾城路口不远的“江湾水库”。地图上,“江湾水库”并不存在,记者只好自行前往路口附近寻找这片野泳爱好者口中的“胜地”。

7月23日下午18时,记者到达国帆路江湾城路的丁字路口处。南北向的江湾城路两侧已停满了私家车,时不时还有孩童的嬉笑声传来。仔细观察发现,路口东侧有成片的绿地,被一道铁丝栅栏围住无法入内。此时,不远处的“纬六河”里,一市民刚好滑着桨板顺着水流向东而去。记者远眺发现,东侧尽头处,有十几人正在河中嬉戏,似正是视频中的画面。但因栅栏的阻挡,记者无法直接进入,只好绕行北侧的水泥小路,再沿着被踩出的小路痕迹,穿过树林、挤过栅栏缝隙,方才瞥见了这个“野生泳池”。

△记者穿过树林、挤过栅栏缝隙,才瞥见了这个“野生泳池”。

3条河流在此处汇聚,再加上相邻的河岸,一个六边形的天然“泳池”就此诞生。河岸上,几乎随处可见身着泳裤、头戴泳帽的身影,河浜内劈波斩浪的人更是多达二十几个,变化着泳姿往返于几个岸边,好不热闹,其中不乏老年人、小朋友的身影。此外,还有家长自带桨板,在河浜内为孩子开展现场教学……不得不说,除了河宽、水清、隐蔽之外,这处“泳池”设施还挺齐全:河岸边,大块的石头堆砌成平整的斜坡供市民游憩;北侧树林里,灌木丛里搭建了一个几平方米的“换衣间”;而泳者们下水的地方,还铺设了防滑布。常年在这野泳的陈先生称:“这可比游泳池有意思多了,‘野趣’十足。”

△开放水域内,市民游得正欢。

△灌木丛里搭出来一间“更衣室”。

而在远郊,类似的公共水域同样受到野泳爱好者的欢迎。7月24日傍晚,记者走访嘉定新城的远香湖公园。刚一进门,便可见西侧水域有10余人分散在湖面四处浮沉;正中心水域,野泳者的队伍更加“浩荡壮观”: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湖中戏水,玩得不亦乐乎;右侧的观景平台则俨然成了野泳者们的“跳台”,20多个人裸着上身依次依靠在围栏边,休整完毕就猛地一头扎入水中,再次浮出水面时早已远离岸边10余米,最远者可游到200米开外的湖对岸。

△远香湖的“跳台”上,有市民一头扎入水中。

“热门”:场所不开,游者更甚

陈先生是“江湾水库”的常客。大约四五年前,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开始接触“野泳”,自从发掘了这处“天然泳池”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河面宽敞,游得就爽,不像游泳馆里,那么多人挤在小池子里。”陈先生对气味比较敏感,游泳馆里弥漫着的消毒水味与汗味常常会令他感到不适。同在河浜内抱着孩子戏水的一位母亲也提到了这一点,“户外空气更好。”至于很多人担心的水质问题,陈先生则坦言,“游泳馆里的水又能干净到哪里去呢?而且上海河道的水质,经过多年治理,已经改善了很多。”

并且,这几年队伍还越来越壮大了。陈先生告诉记者,尤其是今年,增添了许多新面孔,“早上、晚上都有很多人,”他揣测道,“或许和体育场所未能开放有关系。”

陆女士是野泳界的“新人”。6月初,上海各大游泳馆尚未开放,苦于无处游泳的她在朋友的带领下,前往张家浜河、淀山湖等开放水域野泳。“没想到,野泳的体验还可以。”陆女士有些感慨,“只是游泳馆结束运动后可以冲澡,但野泳不行。”也正是因此,7月17日,她看到常去的游泳馆已然恢复营业,便立马重回了游泳馆的怀抱。不过,她告诉记者,在游泳馆不开放时,野泳确实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如果有朋友约我,我还是会去。”

受疫情影响,沪上不少水上乐园、游泳馆的开放时间都根据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给市民锻炼、消暑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少游泳爱好者也开始另辟蹊径。“有时候上周刚开,下一周就又关了,与其每天查询开放情况,还不如想想其他方法。”在远香湖野泳的黄先生如是说。

“无奈”:劝不住还要吵

野泳爱好者对天然水域热情高涨,趋之若鹜,可野泳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首先,野生水域下的暗流与漩涡,一般人很难辨识。其次,公共水域水温不恒定,显著的温差易引发肌肉痉挛、抽筋,增加溺水风险。此外,水底的水草、垃圾袋也会缠住泳者,使其难以脱身。

这些隐患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层出不穷的溺亡事件:据公开报道,光是杨浦区江湾城路附近的这条河流,十几年来就吞噬了不下30条生命,最近一次发生在2018年,一名40岁的男子深夜溺亡;嘉定远香湖也是几乎每年都有人溺亡,半个月前不幸溺亡的男子刚满16岁……

为减少意外发生,申城野泳“胜地”的管理方早已下了大功夫:新江湾城街道自2008年起就组织人员,张贴警示标语,对野泳者进行劝阻,还在河流外围起两米高的铁网围栏;远香湖在事件发生后,配备了10个保安进行24小时监管,还在几个热门的下水点拉起警戒线。可这些举措,根本阻挡不住野泳者的热情。

记者在“江湾水库”采访时,光是市民透露的进入河浜的途径就有3条,其中不乏翻栅栏、穿树林等手段,陈先生更是坦言,“每过一段时间,城管就会来拆更衣间,我们就再搭起来。”而远香湖近日也常常出现公园保安跟市民争吵不休的情景。一些资深的爱好者自恃经验丰富、水性好,对保安的劝阻根本不予理会,有家长直接表示,这么多人都在河里游泳,“不会有什么危险的”。还有家长在湖中撺掇不到10岁的小孩直接从台上跳入水中,并笑称:“敢在河浜游泳才算真男人。”对此,保安也十分无奈:“我们站在岸上拿喇叭喊,他们在河里照游,根本管不住。我们不具备执法权,只能劝阻,人家不听我们也没办法。”

人民建议:堵不如疏

野泳屡禁不止,固然同市民的风险意识密不可分,也需管理部门持续开展安全常识宣传与河道监管。但与此同时,市民有亲水活动的需求是客观事实,游泳本身也无可厚非,一味阻止或许只会适得其反,要破解这一城市管理困局,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出谋划策。

对于开放水域游泳的管理问题,法国巴黎最近的做法或许可以参考。今年,欧洲多国受热浪侵袭,法国政府为此在巴黎塞纳河上设立了4个限时开放的游泳专区,开放期间河面上的航道会暂时关闭,管理方也会事先派遣专业潜水人员清理河中垃圾,以保证市民可以安全的戏水消暑。申城或许也可因地制宜,探索适用的管理方法,例如在水深适度的地方辟出相对安全的水域,定期清除河道内障碍,配备专业的救生员和必要救生设施,探索定时定点开放……在满足市民亲水的热情,尽力保障其人身安全,让“野泳”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栗思 沈思怡
选稿:单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