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宋庆龄与衣饰
新民网2022-07-27 15:50:54

装扮朴素而庄重高贵,是宋庆龄独具的“衣饰心经”。

1956年宋庆龄在北京接待外宾时,梳着她喜爱的发髻款式

夏天,也许是女孩子最爱的季节。翩若惊鸿的各色裙衫霓裳终于得见天日,在女孩子的巧思幻化下,排列组合成一道道美丽的景致,煞是享受。

装扮朴素而庄重高贵,是宋庆龄独具的“衣饰心经”。

1912年宋庆龄在美国与她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同学阿莉·曼

宋庆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的时候,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合影。那时的她,偏爱剪裁合体、款式别致的西式礼服。与宋子文、和同学阿莉的合影里,她头戴小礼帽,身穿浅色短款上衣、深色半身裙,显得青春有活力。这些衣饰,很多都是由她的家人从上海寄去的中国传统衣料制成的。宋庆龄和姐妹们常常和同学们分享这些来自故乡的珍贵礼物。

1941年,宋庆龄将这件旗袍赠给美国友人波莉•福斯特尔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宋庆龄喜爱旗袍,尤其偏爱深色或有波点的款式。她有一件喜爱的黑黄杂花真丝长旗袍,款式经典,设计别出心裁,右襟和下摆开叉处,均有象征吉庆的花纹,领口、袖口和下摆采用了金色宽边装饰,古朴有韵味。1941年,宋庆龄赠送给友人波莉·福斯特尔一件黑底不规则波点的旗袍,鼓励她穿上这件衣服向国际社会作有关中国问题的宣传。在为中国工合运动募款时,波莉女士便常常身穿这件出席。

20世纪50年代宋庆龄赠李秀菊墨绿色旗袍

日常生活中,宋庆龄爱穿全棉的布衣、布鞋。许多衣服都是由她自己设计,再由擅长女工的保姆手工制作的。宋庆龄会指导怎么做,怎么裁剪,甚至亲自绘出草图,教授如何用缝纫机制衣。夏天,她偏爱吸汗易洗涤的香云纱衣料。一件短袖香云纱的旗袍,由保姆几经加宽,由旧翻新,陪伴了她许多年。北京宋庆龄故居至今还保存着宋庆龄的一件“八卦衣”,那是由21块碎布拼成的一件棉马甲,每年冬季往返京沪时,宋庆龄都会带上这件衣服御寒保暖。

宋庆龄钟爱的黄黑杂花真丝长旗袍

苏绣大师之后的邹韬奋夫人沈粹缜是宋庆龄的挚友,无论是接待外宾,还是下基层巡视,宋庆龄都常常与沈粹缜商议自己衣饰,保持得体的仪表。一次,宋庆龄请沈粹缜代买一块布料,沈粹缜考虑了她的身份和出席的场合,选了一块质地上好,颜色亮丽的布料,宋庆龄很直率地写信回复她:“你代买的布料,老实讲,我是不能穿的,因为太漂亮。”她需要的是一块土布,就是农村手作的那种蓝印花布。

宋庆龄和宋子文在美国合影

法籍女画家高醇芳是宋庆龄挚友的女儿,宋庆龄请她到家里做客时,很喜欢她的连衣裙,请高醇芳帮她设计一件适合她身材的上装,她自己再找人做。出席国务活动是宋庆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她得知,比较合适的衣服需要3000多元时,她连忙摆手,说:“太贵,太贵,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不能那么奢侈。”家里的镜子两边裂了缝,宋庆龄也不愿意换,她说中间是好的,可以用。

1965年6月宋庆龄赠李秀菊牛角尖梳

1965年6月宋庆龄赠李秀菊牛角长梳

1965年6月宋庆龄赠李秀菊象牙梳(附套)

宋庆龄的母亲生前曾要求三个女儿一生爱护自己的头发,所以她们一直都保持着一头乌黑的发髻。宋庆龄最喜爱梳理的发型是富有江南特色的“芭芭头”,即把头发在后脑勺绾成一团,带有一个横过来的“S”形发髻。每天梳妆完毕,她都要求保姆将散落的头发收藏起来装在一个信封里,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以轻易失落一根。

20世纪50年代宋庆龄赠李秀菊的绣花鞋

为了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宋庆龄也经常馈赠他们衣物。她的保健医生顾承敏就多次收到过宋庆龄赠送的针织内衣与鞋子,她们两个的鞋码差不多。宋庆龄曾给生活管理员周和康的妻子李秀菊送过自己的一些衣物,其中包括一件皮衣和一副皮手套,宋庆龄穿过的旗袍、上装、长裤、绣花鞋,以及她使用过的围巾和手袋等。

20世纪60年代宋庆龄赠李秀菊羊毛围巾

宋庆龄所有的衣料都是从上海购买的。一切费用都由她自己支付。1979年夏,宋庆龄在北京写信回来要做一条香云纱西装裤,结果师傅将裤袋开错了方向,而宋庆龄一点也没有责怪工作人员,她利用裁剪的余料,在京自行作了修改。

于大方朴素中彰显神韵,对衣饰的选择体现出人物不凡的气度。(朱贤皛)

作者:朱贤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