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欧洲旅游业遭遇复苏难:游客回来了,但员工并没有
第一财经2022-07-25 18:23:01

普雷斯顿(Kate Presto)最近有点烦:游客终于在旅游旺季回来了,但员工却没有。

普雷斯顿是一名旅游业从业者。在7~8月这个旅游旺季,她不得不关闭了她在加泰罗尼亚地区八家餐厅中的三家。因为可用的员工越来越少了,由原来的150人减少到110人。

在她看来,相对于旅游需求,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其实是旅游业的劳动力。“许多前旅游业从业者都找到了其他谋生方式。”她说。

招工难问题并不只困扰普雷斯顿一人。据外媒援引当地组织和工会的估计,在这个旅游旺季,欧元区南部国家需要填补超过40万个旅游业的职位空缺。

牛津经济研究院旗下旅游经济(Tourism Economics)欧洲执行董事古德格(David Goodger)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被压抑的旅行需求正在逐步释放,预计今年的复苏将显著增长。“员工短缺的或在2023年有所好转。”他说。

欧洲旅游业遭遇复苏难(来源:新华社图)

劳动力短缺

游客回来的迹象早有迹可循。希腊旅游部长基基利亚斯(Vassilis Kikilias)表示,今年前三个月,该国旅游业收入同比上升了342%。根据克罗地亚国家旅游局的数据,该国今年前五个月接待了290万游客,同比增长175%。斯洛文尼亚统计局也称,今年前四个月,该国的过夜游客人数是2021年同期的八倍。

外媒援引政府官员的话称,在南欧大部分地区,夏季旅游高峰情况正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在法国人阿兹罗德(Azrod)看来,虽然疫情、通胀问题仍持续存在,但这并不会影响他的出行计划。“旅游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不会改变。下周我也要度假了,计划在阿尔巴尼亚和科西嘉岛各待2周和1周。”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古德格表示,与火热的需求相对,欧洲旅游业人力短缺的原因在于,首先,疫情期间该行业人力流失过于严重;其次,一些流失的人力还是外国劳动力,在疫情后可能难以返回;再次,由于旅游业薪资处于低位,且需求激增增加该行业工作量,这使愿意回来的人越来越少。

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近日的一份报告称,疫情期间,欧盟旅游业失去的岗位数量约达170万个。西班牙主要雇主组织CEOE旅游主管贝尼图(Inmaculada Benito)表示,疫情凸显了旅游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每100人从该行业退休,却只有80人进入。”她说。

欧盟统计局的一份报告称,许多外国公民在欧洲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约占旅游业劳动力数量的13%。在整个服务业中,外国公民的就业比例则为11%。

欧盟统计局还称,在欧洲,旅游业的劳动力成本和收入明显低于整体经济水平。Salaryexplorer网站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从事旅行社工作的人每月收入大致为1460欧元、 1850欧元和2460欧元。

意大利全国旅行和旅游工业联合会主席拉利(Marina Lalli)表示,在旅游业工作可能“压力很大”,一些员工从事的工作在几年前应该由几个人完成。

如何影响欧洲经济?

受员工短缺影响,在葡萄牙阿尔加维海岸的酒店,一系列服务都被取消了:婚礼派对没有了,水疗按摩服务被暂停了,而就连最基础的酒吧和餐厅的营业时间也不得不被缩短。

在古德格看来,员工短缺将制约欧洲旅游业提供的服务。在制造业疲软时,如果旅游业等服务业复苏不及预期,这将影响欧洲经济整体复苏。此外,由于旅游业提供的服务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工资、机票、酒店等价格也有可能上涨,这将成为推高欧洲通货膨胀的一大因素。

标普全球的7月欧元区综合PMI初值降至49.4,自2021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50。其中,7月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跌至49.6,跌幅大于预期。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等机构的数据显示,以2019年为例,旅游业占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约为20.8%、12.4%和13.3%。

近日,欧洲之翼等航司表示将提高机票价格。根据国际保险公司安联贸易(Allianz Trade)的研究显示,欧洲航空公司所售卖的机票价格在2022年可能会上涨21%。

为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欧洲旅游业正敦促各国政府放宽签证规定,以促进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和北非的海外工人入境。

据外媒报道,旅游业和政府官员表示,解决上述问题的长期方案在于,提供更好的薪酬和工作条件,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

葡萄牙最大的连锁酒店Pestana首席执行官西奥托尼奥 (Jos Theotnio)便表示,仅在今年一年,该集团就为员工提供健康保险、职业发展和培训计划,这帮助该集团雇佣1000多名新员工。

依赖旅游业的国家的政府官员也强调需要改善该部门的就业条件。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在上个月的一次会议上告诉旅游业行业高管,旅游业必须不仅对游客有吸引力,而且也要对员工也有吸引力。这表明需要更好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康恺

作者:康恺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