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西瓜“悬空”长,瓜皮可“手撕”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网站2022-07-23 15:20:51

在云南昆明市东川区,尽管户外烈日炎炎,但只要踏入昆明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便是另一番天地——一排排繁盛茂密的绿色藤蔓“悬空”生长,每根藤蔓上挂着一个圆润饱满的小西瓜。

“大棚里的西瓜都是新品种,包括早春红玉、红翡翠、福星,这些西瓜的瓜皮只有3到4毫米。”大棚的主人、37岁的徐庆说,因为瓜皮很薄,稍用力一拍西瓜就会裂开,还能顺着裂缝把瓜皮撕开,所以被称为“手撕西瓜”。

得益于大棚里的智能化控制设备,适宜的温湿度更有利于控制西瓜的口感和重量。跟传统的大西瓜不同,每个“手撕西瓜”重量在2公斤左右,小小的个头一家人一次就能吃完。

如今正值西瓜大量上市,在这片200多亩的智能温室大棚基地里,平均每天有8吨西瓜销出,大部分供应昆明市场,其余通过电商销往东部沿海地区。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徐庆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然而,她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2015年,徐庆开始种瓜。尝试过露天种植和钢架大棚后,她发现,东川并不十分适宜这样的农业模式。

历史上的东川曾是著名的“天南铜都”,也因长期伐薪炼铜,植被土壤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灾害频发。

“东川的自然环境使得农业发展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水资源分布不均,另一方面有效土地面积较少。”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陈杉艳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仅因地制宜,也有利于东川的生态文明建设。”

传统模式种植西瓜,一年只能种一季,而且易带来土地病害,这是徐庆选择智能温室大棚的原因。

“比如现在,我只需要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能控制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大棚内温度长期维持在25至30摄氏度,湿度长期维持在75%上下。相较以往,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徐庆说。

西瓜之所以能在大棚中“悬空”生长,原因在于大棚内采用无土栽培,西瓜就种在装有椰糠、珍珠岩、草炭灰等混合营养土的管槽内。50米长的管槽,能种150株西瓜。东川耕地少,无土栽培不受地块限制、不争良田,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

徐庆介绍,无土栽培不仅打破了土壤的限制,还能最大程度减少虫子和病菌对西瓜的危害,每年可以种两到三季。

如今,徐庆的公司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左右,为当地带来不小的辐射效应,直接解决当地300多名群众就业,包括80多名脱贫群众。公司采用“村集体+公司+脱贫户”的运作模式,收益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除资金支持外,近两年,在沪滇协作项目的支持下,上海农科院共派专家60余人次到这里对西瓜种植等进行指导,并选育优良品种示范种植。

55岁的钱文秀是洒海村的村民。她被徐庆的公司雇来负责西瓜浇水、施肥、采摘、装箱等工作。2018年,她家正式脱贫。

“因为有孩子,我没去外地打工。在这里帮忙种西瓜,每天工资100元,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钱文秀说。

曾经的一条条泥石流沟旁,如今高效农业蓬勃发展,荒滩变良田,瓜果飘香。

作者:新华社客户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