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西 坡:糖藕
新民网2022-07-21 15:07:20

好吃的糖藕,莲藕和糯米必须上乘,莲藕的粉、嫩、肥、白及糯米的糯、凝、亮、饱,是糖藕的品质保证。

“四处野鸭和菱藕啊,秋收满畈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这段歌词,让我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洪湖地区的莲藕产量,全国数一数二。

事实也是如此。《湖北日报》2021年12月17日的一则报道说:“目前,洪湖市野生莲藕面积10万亩,人工种植莲藕21万亩,莲藕面积跃居全国县市第一。”

为什么是“跃居”而不是“稳居”?说明洪湖地区曾经可能不是“第一”。但,说洪湖处在“三甲”中的“一甲”序列,谅无太大问题。

照例,洪湖地处湖北,那么,湖北的藕肴自然高举高打了。实际不是。我几次踏鄂地之软尘,居然难见藕肴踪影。

唐鲁孙《武汉三镇的吃食》里不见莲藕;陈荒煤(湖北籍)《家乡情与家乡味》里不见莲藕;周芬娜《饮馔中国》“湖北菜”一节里不见莲藕;最匪夷所思的是:湖北“美食前十名排行榜”,藕肴也是缺席的。特别是,在外省人看来可以跟热干面齐名的莲藕排骨汤被冷落,实出意外。

至少,在莲藕产量少得可以忽略不计的上海,糖藕随处可见。相比之下,偌大湖北,为什么糖藕如此难觅?近6000万人口规模,为何鲜有人挺身“站一站”糖藕?

元代大画家倪瓒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熟灌藕》中描述道:“用绝好真粉,入蜜及麝少许,灌藕内,从大头灌入。用油纸包扎煮。藕熟,切片,热啖之。”被认为是糖藕的雏形;而清代大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熟藕》中更加明确:“藕须贯米加糖自煮,并汤极佳。外卖者多用灰水,味变,不可食也。余性爱食嫩藕,虽软熟而以齿决,故味在也。如老藕一煮成泥,便无味矣。”

古代文化精英的推崇之物,鄂人全然无动于衷,上海人表示严重不解。

梁实秋回忆道:“我小时候,早晨跟我哥哥步行到大鹁鸽市陶氏学堂上学,校门口有个小吃摊贩,切下一片片的东西放在碟子上,洒上红糖汁、玫瑰木樨,淡紫色,样子实在令人馋涎欲滴。走近看,才知道是糯米藕。一问价钱,要四个铜板,而我们早点费每天只有两个铜板,我们当下决定,饿一天,明天就可以一尝异味。所付代价太大,所以也不能常吃。”(《馋》)

这段话提请人们注意一个显著的事实:一个北京小学生可以轻轻松松“搞掂”糖藕,让号称“莲藕之乡”的人情何以堪?

金庸《书剑恩仇录》第八回里有个情节: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幼时的丫鬟晴画,喜孜孜地捧了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汤和一碗四片糯米嵌糖藕,放在主人面前。陈家洛把糖藕中的糯米球一颗颗用筷子顶出来,自己吃一颗,再往晴画嘴里塞一颗。晴画笑道:“你还是这个老脾气。”

如此做派,虽然在苏浙沪一带极罕见,但对于调皮的小孩子来说,应该能够获得他们“会心一笑”吧。也许,湖北是个例外。

闻一多引《红楼梦》中的句子盛赞家乡湖北黄冈浠水县巴河镇出产的一种多孔优质莲藕,曰:“心较比干多一窍,貌若西子胜三分。”据说那里的莲藕有九孔,而一般莲藕达七八孔(小微孔不计)算是“天花板”了。

可是,“孔”再多,又有什么用?闻一多的乡亲们做糖藕了吗?

用八孔九孔甚至更多孔的莲藕来做糖藕,其状态未必臻于顶流。试想:孔一多,便意味着莲藕表面积缩水,注定米多藕少。我不禁要问偏好孔多者:你是来吃藕的还是来吃饭的?

噫吁嚱!笠翁有言:“以芙蕖(莲)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然而他老人家恰恰不去经营糖藕,所以最终只好喟叹:“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好吃的糖藕,莲藕和糯米必须上乘,莲藕的粉、嫩、肥、白及糯米的糯、凝、亮、饱,是糖藕的品质保证。当然,那些粉、嫩、肥、白,那些糯、凝、亮、饱,丝毫也不可以成为软不拉沓、萎靡不振的糖藕的借口。吃口Q弹,加上足够的桂花和蜂蜜,似乎是我们对于一片还过得去的糖藕的基本要求。

有时,面对一盘小芥芥、薄淌淌、瘦精精、黄渣渣的糖藕,视觉效果差到好比面对一株营养不良的植物或一只没有发育好的动物,令我食欲顿时大减;更有甚者,糖藕里的糯米仿佛潽出来的粥,把原本清晰可数的洞眼涂抹得幽缈朦胧,变成外观像厨房水槽的漏网被厨余之物堵塞,胃口一点也吊不起来了;倘若不幸咀嚼出藕片中一丝一丝的粗纤维,那就只好自认倒霉啦。

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我早已不再觊觎小菜场门口摆的糖藕小摊了。说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几乎没什么正规店家做出的糖藕能比它们更可口好吃。有一次,我偷偷地把自己的感受跟一个朋友交流,内心倒是真心希望他报以鄙视的目光,以便洗涤我那贪吃的灵魂。哪知他哈哈大笑:啊呀,我一直憋着不敢跟人家坦白自己的低俗,想不到咱俩原来竟然“一个鼻孔出气”咧,缘分!(西坡)

作者:西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