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市文旅局局长推荐的“海派城市考古”线路,你get了吗?
上海黄浦2022-07-19 17:15:45

经过五年努力,“建筑可阅读”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金名片”和上海旅游的千万级流量入口。从“建筑可阅读”项目得到启发,聚焦上海都市文旅特点,借鉴了传统考古范畴“价值发现”的功能和意义,上海市文旅局全新提出“海派城市考古”项目。

图片

作为“海派城市考古”的总领队,上海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经常会抽空去城市的街巷里弄探索体验。7月19日的“2022民生访谈”上,方世忠向市民朋友推荐自己“私藏”的三个“海派城市考古”的新发现,包括名人小路、艺术外滩、电影摇篮。

图片

“这两年,大家讨论和打卡比较多的是武康路、愚园路,今天我再推荐一个南昌路,也有网友亲切将这条路称为‘最嗲马路’。建筑精美、人文荟萃、烟火十足是这条街的最大特色。”方世忠说。

有人做过统计,在南昌路从重庆南路路口到瑞金二路路口这段不足2公里的沿路上,曾居住过近40位名人,可谓是卧虎藏龙。

方世忠介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位于南昌路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条马路上,还有上海现存最大单体法式建筑、位于南昌路47号的科学会堂,这里接待过包括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大批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访交流。坐落在南昌路和茂名南路交界的淮海坊,则是名副其实的“名人坊”,夏丏尊、竺可桢、许广平、赵丹、白杨等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春》《秋》都在此完成。走走看看,你会发现林风眠、郭沫若、徐志摩与陆小曼等人的故居零散地分布在南昌路上。行走南昌路,就像是徜徉在历史之海,不时就能与文化名人进行“隔空对话”。

他推荐的第二个“海派城市考古发现”是艺术外滩。“一谈到艺术,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徐汇西岸的艺术大道,而一提到外滩,大家所熟知的是建筑外滩、金融外滩。今日的外滩,其实还有另一张艺术的面庞,一系列美术馆、文博空间低调地藏身在老建筑里。”方世忠介绍,从位于外滩源附近的上海外滩美术馆、久事艺术沙龙,到位于中山东一路1号亚细亚大楼内的东一美术馆,再到充满后现代金属工业风的建筑复星艺术中心,城市文化艺术在这里滋生、交流、探讨和传播。“漫步外滩,不再仅仅是阅读万国博览建筑,还可以欣赏艺术大展、享受美的熏陶。”

他推荐的第三个“海派城市考古发现”是电影摇篮。“提到虹口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是中国电影的‘摇篮’。”方世忠说。

1897年,苏州河畔的浦江饭店(当时为礼查饭店)见证了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中国第一家电影院——虹口大戏院曾坐落在海宁路乍浦路口,老上海口中的“过河看影戏”说的就是这里。而资深影迷鲁迅曾说过:“我的娱乐只有看电影。”他携妻带子生活在虹口期间,据说看了95部电影。位于四川北路1408号的上海大戏院,是鲁迅在上海观看电影最多的影院,据统计有27次之多。建于四川北路的中国第一所戏剧实验学校——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曾经是无数中国电影人的造梦地。同样从四川北路的石库门里,走出了蔡楚生、胡蝶、阮玲玉、周璇等光芒四射、风采卓然的电影人,书写了中国电影和海派文化的传奇篇章。

除了分享自己的发现,方世忠也乐于跟随市民的美好发现并按图索骥。今年春节期间,根据网友“望乡叔叔”绘制的“虎年跑步路线图”,方世忠利用假日采取慢跑的形式,全程打卡路线图中的17.7公里。“沿途景致很美、体验很棒。上海还有很多像‘望乡叔叔’这样的旅游达人,欢迎大家把自己发现的美好分享出来,传递给更多人。”

他透露,今年将评出“海派城市考古”十大新发现和十佳领队。面向市民游客的“海派城市考古”十大新发现征集活动也于今天(7月19日)全面启动,“欢迎大家一起在城市漫步中,发现与众不同的风景,分享喜爱上海的理由。”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