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这些塑料袋别再用了,有毒有害还致病!
上海普陀2022-07-18 20:29:36

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离不开塑料制品:水杯、餐具、吸管、打包盒……尤其是去菜场买菜、超市购物,为了方便称重,商家都会提供免费塑料袋,供顾客自取。不少人还会在打包之余扯几个回家,用它分装菜、肉,还会用塑料袋把食物裹起来,直接塞进冰箱。

但这样的行为真的不可取——塑料是个大家族,有的怕热,有的怕油……用错了很伤身!

1

超市塑料袋,不宜装烫食、肉类

正规超市里的塑料袋,大多是PE材质,在常温下装一些日常用品没有问题,若是一些生鲜食品,则未必都合适了……

1
只有食品级的PE塑料袋,才能用来装食物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只有专门的“食品级”PE材料保鲜袋才能用来装生鲜食物。

PE材质是一种很广泛的概念,为了适合不同的使用场景,会使用不同的添加成分和生产工艺。这会导致它们在残留物质、耐受温度、强度、硬度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因而不能看到PE标识就觉得可以用来储存食物。

2
PE塑料袋也有缺陷

①耐热性不是很强,不到80℃,一旦超过可能会出现熔化、分解。

②不宜长时间接触油脂。PE的原料主要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接触油脂时,两种物质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胀并分解,溶于油脂中,使油脂带有哈喇味。

因此,最好不要用超市透明塑料袋装热食也不要用来分装肉类直接冻冰,冻肉还是建议用食品级的、密封性好的袋子。

3
2种塑料袋劝你别装食物

不要用摸起来很软且没有QS标识的塑料袋装食物,因为这类塑料袋怕油、怕热。

食物温度过高时,可能析出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酯,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会增加高血糖、高血脂等风险

②彩色塑料袋不健康。因为里面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的成分——苯并芘。尤其是常被用于装海鲜的黑色塑料袋,其实是可回收再生塑料。因此,不要用彩色塑料袋装直接吃的食物。

塑料,由于着色剂、塑化剂、稳定剂、填充剂的不同,其性质也不一样。那餐盒、塑料瓶等塑料制品,又该如何正确使用?

2

塑料餐盒别盲目加热

还有4件事也得注意

1
只有PP材质的才能加热

塑料餐盒的标准有1(PET)、5(PP)、6(PS)这3种——PET耐热程度只有70℃,PS耐热程度只有90℃,而PP材质的耐热程度则达到130℃,熔点高达200℃。

所以一般只有5号PP材质的塑料才可以放进微波炉里面加热

2
塑料餐盒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加热时取下餐盒盖

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4号PE制造,而PE是不能抵受高温。所以放入微波炉前,记得把盖子取下。

②及时更换

餐盒的使用年限一般为3-5年,但当其出现变色、变脆、变黄的情形,应立即更换。

③清洁到位

有些餐盒,为了保证密封性,会在盖子上装上密封圈。但食物残渣渗入到密封圈里,就成为了霉菌的“福地”。

建议每次清洗时,把密封圈及其沟槽清洗干净,晾干后,再装回盖子上。

④不盛放会加速餐盒老化的食物

如果餐盒盒内长时间存放酒精、碳酸饮料、醋等酸性物质容易加快老化。所以,如果您家有自制的醋泡花生、杨梅酒等,记得不要放在塑料保鲜盒里,不妨换成玻璃器皿储存。

3
一次性塑料外卖盒不建议反复使用

现在很多外卖盒,看着质量很好,标注的也是比较安全的5号PP材质,有些人就忍不住洗干净囤在家里重复使用。

但其实这是不对的。

出于成本控制等原因,通常一次性餐盒没有非常高的安全标准,其制作出来的目的,就是盛装一次、温度较高的、可能有油的食物,在这个条件下使用,是安全的。但如果使用次数较多,就会破坏其稳定性,其中的有害物质析出,长期下来可能会影响健康~

3

装饮料的塑料瓶

能留着装酱、醋、油?

现在很多饮料瓶外观好看,又结实,扔了怪可惜的~不少人则会喝完后洗刷干净,留下来再装水或者装一些豆子、粗粮、酱醋油,甚至腌菜。但这些方法都合适吗?

1
装饮料的塑料瓶,最好喝完就扔

①耐热性差

装矿泉水、果汁、碳酸饮料的塑料瓶,通常底部都写着“1”。

1号塑料,也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种材质耐热性差,最高使用温度不超过70一加热或装开水就容易变形,还会溶出有害物质。

②遇油脂、酸碱物质,都易析出有害物

有明确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温度下用PET塑料瓶装油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一种)的迁移量比装水的多了近20倍

还有,的pH值比较低,大部分PET塑料饮料瓶在生产中,都可能会用到“锑”这种金属催化剂,其在酸性、碱性环境中有害物质的迁出率会有所增加。

③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释放致癌物的概率越高

有研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会释放出致癌物DEHP,而且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释放致癌物的概率越高,滋生的细菌也越多。所以,饮料瓶还是喝完就扔掉吧。

4

2个要点,安全使用塑料制品

1
看标识

一般塑料制品会用1~7的数字标明“身份”。这些数字里,包含了一些安全提示:

①1号塑料,常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不能装热水,也别重复利用。

②2号塑料,多用于制作盛放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容器。密度很高,很结实,可以重复使用

③3号塑料,常用于制作生活中的雨衣、垃圾袋,农业用的塑料大棚、胶皮管子等。性能好,耐磨、抗酸,但是不耐热、毒性大。

④4号塑料,常用于生产保鲜膜、塑料膜等材料。透气不透水,耐热性不强

⑤5号塑料,常用于制作塑料杯、塑料饭盒。可以用于存放食品、微波炉加热

⑥6号塑料,常用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的生产。耐热(60-70℃)、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并且不能用于装强酸、强碱性物质。

⑦7号塑料,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不宜装开水。

2
看使用说明

很多品牌在产品包装上都会标注使用说明,不要嫌麻烦,一定要每条都看清楚。比如,适用温度是多少,能不能放进微波炉或者冰箱等。

还是建议大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更推荐大家用布袋、纸袋、瓷器

或玻璃制品

既能保护环境也利于身体健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