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爱运动 爱健身 体育交流热双城
上海体育2022-07-18 15:07:02

如果要问上海与台北最相像之处,排名顶尖的一定有运动健身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场体育赛事旋风式引燃城市热力,一座健身场馆带风潮引领街头巷尾,上海与台北一样对体育充满热忱,市民粉丝众多。十多年来两市在“双城论坛”机制下签署的体育类交流合作备忘录数量、种类、覆盖面可谓名列前茅,迎接新一届“双城论坛”两市爱体育热度不减。

“速成”捷径:同吃、同住、同训练

2013年,两市体育局在当年“双城论坛”期间,就台北高中生运动员来沪“移训”达成共识,双方约定,上海为台北培养参加“2017台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并争取较好成绩。自此,2013年至2019年,上海共接待台北来沪“移训”选手7批827人次,包含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田径、击剑、体操等15个运动项目。中国台湾运动员来到上海,由上海专业教练带训,和上海运动员同吃、同住、同训练。

“移训”效果如何?2016年在土耳其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曾在上海“移训”的选手获得了1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2017年在台北举行的第29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台北市有9位参加过上海“移训”的选手和1位教练入选“世大运”代表队,在田径、游泳、击剑、羽毛球和柔道等项目均取得可喜成绩。2018年台北市在全台湾地区运动会中取得了金牌第一,比第二名新北市多了25枚,参加过上海“移训”的项目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好成绩:特别是台北市体操队包揽了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冠军,在全台湾地区运动会历史上是首次。台北市体育局高兴地向上海反馈,台北市运动项目水平提升显著,排名在全台也跃居一二。

台北市政府对“移训”成效非常满意。郝龙斌任台北市市长期间,曾致函时任上海市长韩正,对上海“移训”效果给予高度评价。柯文哲任台北市长后,对“移训”也很赞赏,特地关照台北市体育局对上海方面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一票难求:北马、上马、跑者“趴”

每年11月和12月,上海和台北都有马拉松赛。2016年起两市开始赛事合作,约定双方组团参加对方的马拉松开赛仪式,并组织一定数量的跑者参加对方的马拉松赛。从此,马拉松成为两市体育交流中的热点,每年均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随着马拉松成为青年风潮热捧的体育活动,两岸跑者每年相约共享两市盛大“马拉松party”,在酣畅淋漓之中体会两岸交流脉动。

在两市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努力下,2019年台北马拉松被评为国际田联铜标赛事,同年上海马拉松也被评为国际田联最高标准白金标赛事,马拉松赛事交流更上台阶。

明星号令:热爱有多热

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围棋、跳水……诸多体育运动项目是两岸普遍热爱的,不仅拥有大量爱好者,更是明星大咖云集,圈粉无数。2016年起“海峡杯”篮球邀请赛连续举办4年,明星示范带动,沪台青少年热烈响应,两岸的参赛队伍已经扩大到10座城市;2020年起“双城杯”围棋交流赛连续举办2届,首届即吸引800多名青少年棋手参加海选,两岸棋手对弈更是掀起网络直播围观热潮;还有龙舟赛、马术邀请赛,两市之间越来越多的体育交流项目迅速成为“品牌明星”。

同时,姚明、俞斌、常昊、吴敏霞、王励勤、李国君、郑志龙、周俊勋……两岸大咖云集现场邀约,号令青年蜂拥而至交流火热,两岸体育明星与这些“品牌明星”交相辉映。

传统文化:深爱有多深

体育文化中,一样凝聚着传统中华文化的深厚血脉,两市体育交流间深蕴激涌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传承。体育竞技的友谊与拼搏,运动技术的精进与坚韧,龙舟赛饱含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精神,马术赛需要人与动物的同心协力,两市体育交流也因之赢得人们深爱。

“海峡杯”篮球邀请赛在台举办期间,大陆体育明星吴敏霞、王励勤、李国君等人在中国台湾还与自行车天使一起,参与公益骑行活动,访问台北大同育幼园、万华敬老院进行慈善捐助和当志愿者服务老人,向两岸青年作了良好示范。

起源于中国,传说为尧帝所创,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记载的围棋,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双城杯”围棋交流赛请专业棋手给青少年下指导棋,还请世界冠军上海人常昊、上海围棋队总教练刘世振联手讲棋,网络直播点击率和点赞量高达几十万次。

全民健身:喜爱满双城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欣慰回顾两市体育交流一年年成果满满,更对两市体育方面相互学习、友好交流深感受益匪浅。

“两市在城市全民运动健身方面,也多有交流,互补所长。”他介绍,台北“运动岛”建设方案对上海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极具借鉴意义;台北建设滨江体育带的做法让上海建设滨江道时也有了实用参考;台北市民健身中心的运营能力、管理水平、社会体育设施布局均让上海深受启发;双方还在运动营养、运动康复、运动创伤防治等其它方面相互学习交流,彼此获益良多。

喜闻乐见、老少咸宜的体育健身运动,无疑是社会的热门,如今已然成为两岸交流的热爱。双城爱体育,体育交流热双城。

来源:市台办宣传处(新闻处)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