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8小时匠心制作!时隔近70年,德兴菜馆本帮“佛跳墙”升级归来
东方网2022-07-17 13:40:43

东方网记者程琦7月17日报道:一个世纪前的上海,德兴菜馆是当时有名的本帮菜馆,精美的菜品使得其成为名流们宴请宾客的不二之选。但随着时代的推移,不少本帮菜渐渐失传,如何重振本帮菜?近年来,上海德兴菜馆一直在努力。

据悉,此次,他们历时半年,终于将百年前的“网红”菜品“油豆腐线粉鸡”复原,并升级成双档烩烧鸡裙锅,在传承经典本帮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适应现代人的口味。这道新口味将于18日在德兴菜馆豫园店率先推出。

半世纪前,名家口中“超越一切”

初闻“油豆腐粉丝鸡”这道菜名,本地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这不就是油豆腐粉丝汤的升级版吗?上海德兴菜馆的厨师团队也是这么觉得,但看到这篇散文后,让他觉得这道菜不简单。1954年5月24日,香港大公报《高唐散记》栏目刊登了一篇《吃在本地》,其中对德兴馆的“油豆腐粉丝鸡”有如下表述:“热菜以油豆腐线粉鸡为最好,这只鸡的烧法我认为是超越一切的……以我这样一个好吃的主顾,还没有吃到过第二份。”高唐何许人也?本名唐纪常(1908—1980),嘉定人,有“江南一支笔”之誉,曾创办过多份报刊,时任《新民晚报》副刊《繁花》主编。能让这样一位文人大加赞赏,这道菜必有其门道。

为了揭开这道菜的真容,德兴菜馆的厨师团队特意拜访了一些已经退休的老师傅,其中有一位老师傅表示他曾看他的师傅烧过这道菜。于是,他们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老师傅的回忆,开始着手复原这道本帮菜。据考究,这道菜大约在1900年左右成型,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轰动,深受当时社会名流的喜爱,而且属于压台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网红菜”,前来吃饭的人几乎是必点的。

最初成菜时并不是用的油豆腐,而是油面筋,因为炸制油面筋耗时较长,后改成了油豆腐。由于工艺复杂、食材等原因,1950年左右开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餐桌。而单双档汤、油豆腐粉丝汤等都是在1920年后才出现的,很难不让人联想是受这道菜的影响。经过近半年的不断研发尝试,德兴菜馆终于将这道菜复原,并升级成双档烩烧鸡裙锅。7月18日起,在德兴菜馆豫园店率先推出。

手工炸制面筋塞肉,28小时匠心制作

只看菜名,这道菜的食材并没有多珍贵、上档次,那么这道菜为何会成为当时的“网红菜”,又如何会劝退厨师以至于退出江湖?其实是源于本帮菜对厨艺的极致要求和肯下功夫。菜品中的油面筋塞肉,就让许多厨师折服。市面上的油面筋塞肉,几乎都是用机器制作的油面筋,德兴菜馆制作这道菜时,则是在面筋油炸前,将肉馅塞进去一同炸制。

“机制的油面筋表面光滑,不容易吸汤汁,吃口软塌。手工炸制的油面筋吃起来非常有嚼劲,而且吸满了汤汁,肉馅一同经过高温油炸,锁住水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口感。” 大厨介绍说,单这一步制作工艺,既繁琐又费时,也难怪后人将油面筋改成了油豆腐。整道菜的制作过程耗时将近28个小时,饱含了德兴菜馆传承本帮菜的匠心。

“本帮菜原料、烹制、调料、火候都十分讲究,可以说是一种功夫菜,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一些原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功夫、潜心去做的菜被迫淘汰。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复原、传承,我们还要与时俱进,守住传统的同时进行改良,让吃过上海德兴菜馆菜肴的人吃时滋味好、吃后回味无穷!”

除了双档汤的标配,双档烩烧鸡裙锅还加入了甲鱼裙边、咸鸡、鹿茸菇等。这些食材使菜品的口味更加丰富,“山珍海味”和动、植物蛋白融合在一起,整体提升了菜品的鲜味。金黄的汤底乍看有点类似花胶鸡,与之不同的是,汤底浓郁但不厚重,喝起来甘甜爽口,一碗下肚也不觉得油腻;咬一口油面筋塞肉,感受四射的汤汁、和嚼劲十足的油面筋;尝一口百叶包,荸荠粒增添了清新的口感;顺滑的粉丝、鲜嫩的鸡肉、软烂的裙边、脆爽的菌菇、滑溜的粉丝……如此复合的味道与口感,称其为本帮“佛跳墙”也不为过,也难怪会受到当时名流们的。

经典美食及新品夏日菜等你来尝鲜

在德兴菜馆豫园店,还有不少不可错过的经典美食,必打卡的当属全色鸡鸭血汤。所谓全色,是指鸡心、肝、肫、肠、卵,缺一不可,市面上现在已经很难寻觅,最难的一味食材就是新鲜小鸡卵。

小鸡卵的取材和制作都十分费功夫,需每天现宰活鸡取卵,因此每天都是限量供应。一颗小鸡卵当之无愧是全汤精华,是升华汤味儿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还有经典的老上海开洋葱油拌面也是绝对不容错过的,精心熬制的葱油搭配上好的开洋,配以炸得金黄的香葱,这样一碗葱香满溢的拌面,当属最纯正的本帮味道。

为了顺应夏季时令,德兴菜馆豫园店还推出了现制现售的百香果柠檬虾、开胃酸汤番茄鱼、丝瓜鸡蛋煮蚬肉等夏季时令菜。这些菜品按照中餐烹饪“不时不食”的理论,按季节、节令、气温、营养、口味等多方面的条件,设计成菜品体现了厨师满满的诚心与专业的精神。

作者:程琦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