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全国首个盲人咖啡“种子店”落沪,未来还有望向更多城市推广
上观新闻2022-07-16 21:38:00

上海双胞胎兄弟殷天保、殷天佑,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可能——成为一名盲人咖啡师。

接到订单,然后拿起一个咖啡杯,舀一勺冰块,再倒入牛奶,操作咖啡机,等待萃取完成,盖上杯盖,最后递给顾客……练习数月后,兄弟俩终于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在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上海国际咖啡认证中心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美团与熊爪咖啡共同推出上海首个盲人咖啡“种子店”,由天保担任店长,于今天(16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润时代广场开始试营业。

门槛:100杯起步

天保、天佑出生于1999年,因早产吸氧,视网膜脱落导致双目全盲。但在他们23岁的人生里,生活依然丰富多彩:作为盲人足球队员代表上海出战全国残奥会、20岁就跑了人生第一个全马、举办兄弟俩自己的摄影展……甚至早就通过手机看书、听歌、点外卖、打车。

“我觉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需要去尝试。”接受记者采访时,天保语气中流露的都是对生活的热爱,成为咖啡师也早就列在了他的心愿名单上。

而两年前,在上海永康路诞生的公益助残的“熊爪”咖啡店,萌化也温暖了不少人的心。熊爪咖啡致力于培养聋哑人咖啡师,现在,熊爪咖啡80%的员工都是残障人士。熊爪联合创始人天天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熊爪的成功运营,已经证明聋哑人咖啡师的模式可行,那视障人士有可能成为咖啡师吗?随后,天天与上海市残联沟通,找到天保,双方一拍即合,开始这一全新尝试。

去年11月,天保开始跟着熊爪咖啡店里的培训师学做咖啡。一杯冰美式需要加多少咖啡粉,倒多少水?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并不难学,但天保的学习路难免磕磕绊绊——有时候,水加多了,溢出杯子;有时候,水加少了,一杯咖啡只完成了半杯……他只能依靠不断练习,重复训练肌肉记忆,才有可能成功。练习的门槛,是每天100杯起步。

在几个月的训练中,天保从水倒多了溢出杯子到准确掌控让杯子倾斜45度,付出了常人几倍的艰辛,最终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记忆力,练就了制作咖啡的肌肉记忆。也是在哥哥的榜样作用下,弟弟天佑也成为这家咖啡店的员工。

就这样,熊爪咖啡“种子店”,正式出发了。

期待结出更多“种子”

“种子店”的外形,像一颗歪倒在地上的巨大的橡果,寓意“歪果子也会有美好的未来”,同时“种子”也孕育着生命,象征着希望。据中国残联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其中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881.6万人。

“种子店”像一颗歪倒在地上的橡果

而“种子店”的意义,正是在于整个操作空间和机器都是为盲人量身定制,并且可以推广复制:操作台的边缘用木材、不锈钢、橡胶等材质分段包裹——不同材质对应了收银区、清洁区、出杯区等不同的操作空间。天保可以靠触感和记忆分辨出自己所在的方位,咖啡机也经过特定改造,不同形状的按键对应了不同的操作,比如“正方形”就代表两份浓缩,“圆形”是四倍浓缩,“爱心”则代表热水,通过触摸就能轻松辨认。

咖啡机上,不同形状的按键对应了不同的操作

这样一个店,搭建起来也很方便。所有模块出厂后,只需要花三天,就能拼搭出一家小店,“如果这家店成功了,完全可以复制推广给更多希望开店的盲人,以后盲人也能做咖啡,也能自己开店养活自己。”天天说。

除此之外,通过美团的语音识别技术,盲人咖啡师可以通过“听”的方式快速、准确地核销线上订单。“最近还会有一台美团的收银机到店,让他们同样可以通过‘听’来知道店铺内的客人扫码支付的情况。”天天说,受疫情影响,4、5月份的咖啡团购业务几乎是熊爪咖啡的所有收入来源,盲人咖啡师通过技术能力可以更好地经营咖啡馆。

天保、天佑通过“听”来核销线上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天保和天佑兄弟除了是种子店内的咖啡师,还拥有店铺10%的股份,筹备初期全部由天保自己打理。“我想让更多像我这样的视障群体,除了去做按摩师之外,在就业选择上有更多的可能。”天保说,这个咖啡馆也是一颗种子,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种子破土而出。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