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上海动物园战酷暑:大熊猫待遇最好,其他的动物们也各有所好……
上观新闻2022-07-16 16:02:14
上海动物园多措并举,动物们欢乐消暑。

连续多日,酷暑中的上海被高温笼罩,最高气温屡屡突破40℃,直面“烤验”的除了户外劳动者外,还有圈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们。

2022年7月14-15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深入上海动物园探访看到,为保障动物们身心健康,让它们尽量舒适地度过大热天,上海动物园针对不同动物习性特点,综合运用投放冰块、开启喷雾设施、投喂冰冻水果和灌满泳池等手段,多措并举让动物们欢乐消暑。

上海动物园笼罩在绿荫中,园内水流遍布。一大早起,工人们便打开水管,让喷雾设施运转起来,同时针对性地对动物们的栖息环境进行喷淋,草木得到养护的同时,也起到降温效果。即使是正午时刻,上海动物园内气温也比外面低两度左右。

上海动物园工作人员为动物栖息地进行环境降温。

最怕热的动物,身穿“加绒卫衣”无法自行换装的羊驼首当其冲。上月初,赶在高温来临前,上海动物园的8只羊驼就在“托尼老师”的帮助下理掉多余的绒毛。如今厚衣不再,它们在四周滴水的“水帘洞”中悠闲吃草,憨态可掬,显得非常淡定。

羊驼在“水帘洞”下进食。为给它们消暑降温,上月饲养员们将他们覆盖全身的“毛衣”都给减掉。

作为水分最大的食物,西瓜是包括大熊猫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最爱,进食冰镇西瓜尤其能让它们兴奋。上海动物园中央厨房每天准备近400斤西瓜统一配送到动物们所在的岗亭。对多数动物而言,西瓜切块便可即食,还有更讲究的饲养员,榨汁冻成冰砖后再投喂。

酷暑时节,动物园西瓜消耗量大,由中央厨房集中分发给各站点。

饲养员谈涛为长颈鹿投放冰镇西瓜。

饲养员为小熊猫奉上它最爱吃的西瓜汁“果冻”。

比进食西瓜更清凉的消暑方式是投放冰块,上海动物园每天制作10斤、20斤、30斤规格冰块20多块,供不同动物降温使用。有的动物会咬食或吮吸冰块慢慢享受,有些则急不可耐地捧着把玩,或贴面感受冰凉。

马来熊对于饲养员投放来的冰块,如获至宝,抓捧着吮吸玩闹。

小熊猫畅享冰镇美食。

旋角羚在洞穴门口感受清凉。

眼看水池注满水,棕熊准备下水冲凉。

不管气温高低,最舒适的莫属“国宝”大熊猫了。懒洋洋的它们待在室温19℃左右的室内“孵空调”,饲养员吴海丽将他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做成月饼形状切块,同时再配上胡萝卜、苹果,分散放置到橱窗边上和水池边上,引诱他们在进食时候多些运动。

每当它们起来觅食时,和等候在此观看的游客们仅隔一道玻璃,任由游客们欢呼和拍照,它们依旧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躺到凉席上咀嚼新鲜竹叶。

吴海丽在为熊猫准备水果和月饼准备投喂。

国宝大熊猫在恒温19°C的空间内吃着空调,惬意地坐到凉席上准备开始午餐。

游客饶有兴趣地隔着玻璃观摩大熊猫进食。

和熊猫悄无声息不同,燥热难耐的金刚鹦鹉叽叽喳喳声如洪钟,每当这时,饲养员陈今朝手捧一把葵花籽,向“嗷嗷待哺”的它们每人嘴里投放几颗后,它们便可安静下来。

吃完瓜子后,鹦鹉们亲昵地凑过来,仿佛对饲养员边撒娇边致谢,然后蹲在四周遍布喷雾的凉亭下面闭目静养。

金刚鹦鹉在喷雾凉棚下纳凉。

陈今朝和金刚鹦鹉“对话”逗趣,为燥热难耐的它们降噪。

每天早上,新鲜的草料从金山基地直运到动物园。

斑马来吃刚从金山基地割来的青草。

给体积庞大的动物们快速降温,除了喷淋冲凉外,就是注入一池碧水让它们畅游了。肥硕的河马一头扎入泳池晃荡几个来回,然后探头出来品尝饲养员王海雄投入嘴里的西瓜,身体依然泡在水池里不肯出来。

河马在一池清水中游泳。

饲养员王海雄将一只西瓜切成小块投喂河马。

亚洲象的欢乐时刻,一边享受冲凉,一边进食冰镇西瓜。

喂完大象,饲养员刘昌满头大汗,汗水已流入眼睛里。

来自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的斑鬣狗属于比较抗热的动物,蹲在阴凉下比较淡定。静待酷暑过后,它们行动将变得更加灵动。

作者:李茂君
选稿:单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