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战高温、迎“烤”验丨瞒着父母,剪去长发……“90后”小姐姐成为送餐“摆渡人”
上海嘉定2022-07-15 10:30:04

烈日炎炎,出门吃饭或买杯咖啡
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烤”验
热气蒸腾的大街小巷
但骑着电动车奔波的外卖员身影随处可见
今年27岁的小姜是这众多骑手中的一员
特别的是,她是所在站点唯一的女骑手

晒伤脱皮,手机也罢工了

“您有新的订单。”7月13日上午11点,一天中最热的时侯刚刚开始,小姜也迎来她最忙碌的时段。记者发现:取完餐后,小姜没有按照距离远近配送,而是仔细查看餐品按照它们的存储情况,重新规划配送路线。“夏天买冷面的比较多,怕面坨了,我就会先送这些。”小姜说。
 “有人在吗?”多次按门铃没有回应,还有一单等待配送,小姜便立刻致电点餐者。“您出去了啊,那我给您挂门把手上,面最怕坨,尽快回来吧。”连续拨打2遍点餐者的电话,终于接通了。这单耽误了些时间,下一单距离这有快4公里的路程,小姜擦了擦从头盔里滴落的汗水,骑着电动车汇入车流中。

临近中午,气温逼近40℃。穿戴着防晒衣、围脖、头盔、N95口罩的小姜大口喘着气,汗水浸湿了衣服,脸颊露出的部分被晒得发黑发红,全是汗水。“防晒霜没什么用,穿得多不是怕晒黑,是之前被晒伤脱了好几层皮。”小姜说。
由于送单小区大且门牌号复杂,小姜一时很难找到点餐者家。就在小姜试图联系点餐者时,手机突然显示温度过高无法开启。小姜打趣道,“最近经常这样,习惯了,让它冷静一下就好,就怕单子超时。”每到这时候,小姜干脆停下车,采取最原始的问路模式去找。

虽然配送晚点了,点餐者收到餐品时也能理解,“命是空调给的,胃是这些外卖员填饱的,没有他们在高温下的坚守,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来不及取下头盔,干脆剪去长发 
“两三点吃午饭已是常态。”下午1点多,刚打算回去吃饭的小姜,又接到了新订单。这次是去商超,本以为可以吹会空调,但等待她的却是两大袋快20斤的饮料。“没办法,最近天热,需求最大的就是饮品。”1米5出头,身材娇小的小姜一手提一袋,手背被勒得青筋暴起,即便如此,她依旧不断地加快速度。

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行业中,像小姜这样的女性并不多见。干练的短发、黝黑的皮肤,她骑着电动车一路飞驰的模样,酷似男孩,执行力也毫不逊色。短短半小时,她就送了七八单,为节省时间,她顾不上摘下如同蒸笼般的头盔,“汗水滑到眼睛里,风一吹,热气一蒸,就没了。”

小姜坦言,从这个月开始,日接单量翻了一番,每天要送五六十单,送餐高峰集中在午餐、晚餐两个时段,便干脆剪成了短发。“长头发捂在头盔里太热,有的订单要爬楼梯,上去下来全身是汗,每天都要洗头,短发就方便不少。”小姜说。
持续高温,小姜所在的外卖平台也为骑手准备了防暑物资。站点负责人许傲闯每天下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骑手们准备冷饮、绿豆汤、西瓜等消暑饮品。平台还联合爱心商户,在店内、商场内开辟休息空间,供骑手歇脚。夏季,除了每单跑单奖励,在酷暑、下雨、大风等恶劣天气,骑手还可获得“天气补贴”。
瞒着爸妈做骑手上班时间不敢视频
小姜来自安徽,3年前刚来上海时,她按照父母的想法,留在厂里打工,虽不用每天风吹日晒,但工资和待遇无法达到她的预期。
“不想给弟弟买件礼物都犹豫半天,也希望多寄点钱给在老家的爸妈。”于是瞒着父母,小姜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她说,自己工作时从不会跟爸妈视频聊天,怕被他们发现,“都是回家再打视频,不然我爸妈知道肯定会反对,因为从小我骑车老摔,但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啊,小时候不会走路,多摔几下就会了,我现在能克服自己,赚更多的钱,我就不会后悔。” 

对小姜而言,每当收到“原来你是小姐姐呀,为你点赞”“这么热的天,送得那么及时,辛苦了”等好评时,她所有的委屈和疲惫便一扫而空。“越来越接近这里的繁华,尤其是骑车加速时,就觉得自己会更好地融入上海这座城市。”

当被问及打算再干多久时,小姜笑着说,只要不被父母发现,她愿意一直做下去,“经历了疫情,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超时被顾客理解和关心时,就觉得干这行越来越有意义,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