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琼瑶晚年经历的那场家庭纷争,成为上海青年作家新世情小说写作缘起
周到2022-07-13 11:05:00

还记得台湾地区著名通俗小说家琼瑶女士晚年经历的一场伦理风波吗?

■琼瑶

日前,由上海青年作家张怡微撰写的一部反映社交媒体一代的新世情短篇小说集《四合如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在谈到该书创作缘起时,这位几乎包揽了港台地区所有重要文学奖项的青年作家透露,书中关于“机器与世情”的话题思考,正是起源于台湾琼瑶女士晚年经历的那场伦理风波。

2017年,琼瑶女士为丈夫平鑫涛“阿尔茨海默症”住院治疗并插鼻胃管一事,陷入与平家继子女的纠纷。她认为应该让丈夫放弃以插管形式维持生命体征,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在这场牵扯旧时婚外恋、继子女关系、老年病患护理、生命观等复杂因素的纠纷中,引爆点却是机器——一根鼻胃管。

当维持生命体征的医疗器械将要剥夺病人自然死亡的“自由”,文学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会是什么?这令张怡微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她认为:如果说小说创作根植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小说营建的虚拟世界始终致力于我们对生命体验的重新赋形。这便成为了小说集《四合如意》的构思起点。

《四合如意》是她继2017年长篇小说《细民盛宴》与2020年短篇小说集《家族试验》之后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力作,也是其为自己“家族试验”之后重要写作计划“机器与世情”交上的一份答卷,小说通过十二篇短篇小说描摹出“社交媒体一代”的生活与情感变迁。

从琼瑶晚年的这场伦理风波出发,张怡微在对“机器与世情”的构思中进一步确定,机器诚然不会带领人类开拓神性的边界,但它是一种强势媒介,会照亮人性的冲突、世情的复杂。

由“机器”所生发的伦理问题,理应在文学创作中得以呈现其更为丰富的面向,并且可以辐射的话题,不只是呼吸机、鼻胃管,还可以是手机、朋友圈、乐器(合成器)、VR、SIRI、人造娃娃等,并于这些新的题材和未经关注的领域中探求更巨大的创作潜能与想象空间。

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比起应对日常生活的枯燥,探索内心的矛盾反而更为棘手。

《四合如意》一书共由12部短篇小说集结而成。四合如意原为曲牌名,意为包含多首曲牌连缀而成的大型套曲。

十二篇小说,十二首曲牌,旧曲新意,每一个故事都在辨析当代青年的情感生活。

这本小说,既是社交媒体一代的情感教育之书,也是他们确认自我的宣言,每一篇故事都是真实世界的生计与虚拟世界的历险。

学者王侃瑜将张怡微对“机器与世情”的书写进一步细化为 “机器与世情”“女性处境”“移民与故乡”三个议题。

围绕“机器与世情”,作者塑造了《四合如意》和《一春过》中以手机作为唯一联系纽带的异国恋情侣和夫妻与《缕缕金》《醉太平》中通过视频行孝的儿女,令通讯工具的便捷及时与人心的隔阂、观念的认识差异形成巨大错位,引人反思。

而围绕“女性处境”,张怡微曾在专访中谈到,“如果我不写就没有人知道,大家都觉得你们过得很好,这是女性写作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拿笔的时间也不长,表达得不好不要紧,但是完全不表达,别人就会忘却我们的声音。”

面对“移民与故乡”这一议题,张怡微更多书写了不愿回到故乡的移民。这些移民与过往的生活告别,亦通过朋友圈、视频、MSN等技术与故土保持联系,无论这种联系是强是弱,都是她们与旧生活、旧感情之间的最后纽带。

■张怡微

张怡微是中国当代青年小说家中的翘楚,现为上海复旦大学副教授,长期与青年学生的交流使她一直关注着青年生活,而《四合如意》这本小说也可以看出她这些年从事创意写作教育、长期思考实践的结果。

张怡微理解“社交媒体一代”的处境与困难,关注世情、解析矛盾、娓娓道来,敏锐地触及到了生活的真相。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

作者:徐颖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