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例!男子深夜潜入快递仓库盗取快递面单信息
快递包裹上都会贴一个单子,有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有的朋友比较细心,要么把这个快递单撕碎了扔掉,要么拿马克笔给个人信息涂黑了。但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可不单单是消费者自身注意就能避免,还需要快递行业加强保护,提高警觉。
最近,浙江余姚警方通报,打掉了一条新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黑灰产业链,引发舆论关注。据报道,该团伙的犯罪手法在全国也是首例。
事情还要从今年4月说起,宁波余姚辖区发生多起冒充物流、客服的电信诈骗案件。警方调查发现,受害人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快递都在同一个快递云仓停留过。警方调取该仓库内的公共视频,发现今年3月的一个深夜,曾有一名神秘男子趁着夜色翻墙进入仓库,对一台专门打印快递面单的电脑动了手脚。

经侦查,民警发现这台电脑被人植入了一种用来盗取数据的木马程序。这种木马软件原本应用于企业正常监管,被篡改功能后,可以实时窃取电脑里的快递面单信息。很快警方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马某抓获,并掌握了其上家鲍某和提供技术支持的高某的身份。
随着落网人员的增加,证据链进一步完整,一个隐藏在背后的快递面单黑灰产业链条逐渐浮出水面。据鲍某等人交代,他们是从去年的11月份开始接触这一产业。马某等一些最底层操作人员,通过临时应聘或者偷偷潜入的方式,在快递云仓的电脑上安装木马。然后由高某等技术人员给病毒运行提供支持。然后木马病毒就会把经过该电脑处理的信息,全部传输给鲍某这些上家,上家将信息整理过后,再出售给客户,最后流入诈骗分子手中。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快递单面依据新鲜度、类别标价,价格最高的是单品类的实时面单,多为当天生成、还未签收的,常见单品有母婴、化妆品、服装等。平均起来,一张快递面单以1元~2元价格卖出。经过层层加价,快递面单最终以5.5元~7元卖到境外。最终,这些个人信息将被诈骗团伙获取。
经查证,自去年11月以来,该团伙已非法买卖快递面单信息500余万条,涉案资金达3000余万元。目前,已有27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及诈骗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对此警方特别提醒,利用木马软件窃取快递面单的作案手段,目前在社会上还比较少见,但由于隐蔽性强,对公民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的危害巨大,快递业需引起高度重视,对行业电脑进行监管。
知名博主自曝被骗16万 这个陷阱已让不少人掉坑
在犯罪团伙的不法操作下,快递单竟然成了“泄密单”,让人细思极恐。要知道,近些年,因快递信息泄露导致收件人被骗的事件频频发生。举个例子,去年9月,一位知名博主发微博自述被骗经历,相关话题上了热搜,阅读量过亿。

她说接到一个自称快递员的电话,对方称“其快递丢失可以帮助进行双倍理赔”,并在电话中准确报出了她下单时使用的化名和快递单号。
信息说的一清二楚,她很快相信了对方,并在所谓的“快递员”一步步“指导”下,先后进行了转账、下载借贷软件、与所谓的支付宝“客服”联系等一系列操作,30分钟内陆续被骗16万元。

事情曝光后,有网友就说,“光听流程我都觉得麻烦,要是我都懒得操作,博主怎么会傻到落入这种低级诈骗圈套?”对此,这位博主称,以前自己也会觉得被电信诈骗是一件特离谱的事儿,但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对方说出自己个人信息后,就陷入了那种氛围,直接被牵着鼻子走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她转账的时候,手机上安装的国家反诈App曾多次发出提醒,但是她却在对方的催促下,一次又一次关闭提示信息。她说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但自己就是信了。最终万分懊悔的博主选择报警处理。
而深圳一位吴先生的遭遇更为奇葩。去年11月,吴先生接到自称某快递公司的电话,说他的快递在运输过程中被检出新冠阳性,整车快递都要销毁,要对他进行赔付,还跟他核对了快递单号等有关信息。

对方让吴先生扫一个二维码,填写了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结果显示验证码超时,对方又让他下载一个app,进行远程直播,指引他一步步再操作。吴先生照做之后,发现他的账户莫名出现6笔网络支付,总计超过10万元。
快递公司“内鬼”盗卖信息牟利
诈骗分子固然可恶,可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些快递信息到底是从谁手中泄露出去的呢?除了前面我们介绍的,不法分子潜入快递仓库,在电脑上装木马来盗取快递面单信息的情况,还有不少案件显示,快递公司中有“内鬼”泄露了快递信息。
比如说,浙江宁波警方侦破一个非法获取、倒卖快递面单信息的犯罪团伙,该团伙成员居然通过临时应聘的方式,到快递公司入职,再利用发送、整理快件之时,盗拍快递面单照片,汇总之后在网上倒卖。


还有快递公司经内部调查发现,有一线网点人员,向同公司的一名快递员出售客户个人信息长达2年,共计4000余条。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儿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此前,圆通速递就曾被曝出,有多位“内鬼”有偿租借员工账号,泄露公民信息。当时,圆通速递公司公开承认,其内部员工与不法分子勾结,致4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事发后,监管部门约谈了圆通速递,并责令其整改。
实际上,为了避免违规事件发生,各大快递公司也做了不少努力。据报道,国内70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共同成立了快递物流“黑名单”查询系统,把盗窃快件、泄露客户信息、倒卖客户信息等12种情况列为违规违法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会被列入黑名单。此前有2.7万名快递从业者被列入黑名单。成员企业承诺,5年之内,不使用黑名单上的快递人员。
出现5年的“隐私面单”为何没有全面普及?
有不少人认为,为防止快递信息被泄露,应该推广“隐私面单”。什么叫“隐私面单”呢?就是以二维码或者条形码的方式替代用户关键信息,这样一来,在快递面单上,就看不到完整的个人信息了,比如有的手机号中间几位隐藏,有的只显示姓不显示名。
其实,早在2017年,“隐私面单”就开始出现了,但至今,仍没有在全行业大面积普及。究竟是为什么呢?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面单相比,“隐私面单”需要快递员扫码后,才可以查看用户信息,降低了快递网点的配送效率,致使快递员对“隐私面单”的接受程度不高。
而且多数快递公司的隐私面单服务不是默认服务,用户需要手动选择这项服务。还有部分快递企业一度将隐私面单列为增值服务,就是说用户想要把个人信息隐藏起来,需要额外付费。
另外,有专家表示,即便“隐私面单”得以全面推广,恐怕也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因为调查发现,近年来,真正由于乱扔快递包装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数量非常少;大量的快递信息都是从快递公司内部系统里泄露出去的。
快递单要上好“隐私锁”
针对快递用户信息泄露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今年6月23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等部门,联合召开相关会议,强调要强化信息安全源头治理,推行隐私面单、虚拟号码等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技术,从信息源头阻断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可能性。
相关部门和快递行业,是既要抓内鬼,也要堵住漏洞,为用户信息安全加把锁。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才能安心收寄快递,不用担心自己的信息泄露成了诈骗分子的可乘之机。
图文来源:央视新闻、浙江广播电视台、浙江法制报微信公众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