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林青霞笔下的名人朋友
齐鲁晚报2022-07-10 11:21:35

“我眼里倪匡是单纯的、善良的,充满好奇心的人,他脸上永远挂着笑容,像个带给人间快乐的顽皮孩子。”近日,著名科幻小说家、编剧倪匡逝世,演员林青霞写文章悼念。林青霞用几件有趣的事情,勾勒出一个可爱、智慧的倪匡。林青霞文化圈、影视圈的朋友众多,这些朋友的趣事儿为深扎散文写作的林青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她用轻盈的文字,写出了每个朋友的特点。

在《顽皮孩子倪匡》一文中,林青霞说她与倪匡正式认识,是录制黄霑、倪匡、蔡澜主持的《今夜不设防》节目,而此后她与倪匡的每一次见面都妙趣横生。比如,有一次见面,黄霑、林青霞、汤兰花和倪匡等到酒吧喝酒:“黄霑喝了酒就拼命说‘林青霞真是漂亮’。倪匡坚持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汤兰花漂亮’,两人僵持不下,谁也不让谁。”二十多年以后,林青霞再与倪匡提及此事,倪匡说,“两个都是大美女,黄霑只夸一个怎么行!”林青霞说倪匡很幽默,一些并不好笑的琐事,经他一说就变得非常有趣,比如倪匡打趣自己住的房子太小,会说“房子小好,跌倒了容易扶到墙”。林青霞开始写作,到处请人看文章提建议,倪匡很真诚地表扬林青霞“文章只有两种,一种好看,一种不好看”,而林青霞的文章“好看”。

林青霞善于结交影视圈、文化圈的好友,好读书、爱写作,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身边的人和事都成了她笔下的主角。林青霞2004年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陆续结集出版了《窗里窗外》《云去云来》《镜前镜后》等散文集,有的文章细谈她与三毛、邓丽君、黄霑、张国荣、琼瑶、徐克等人的往来互动,有的文章回忆她拍电影时的故事。林青霞随手拈来,轻松流畅写来的散文,惟妙惟肖、流露真情。

林青霞从17岁开始,连续拍了作家琼瑶创作的《窗外》《我是一片云》等十几部影视作品,有人说琼瑶为林青霞创作了这些角色,林青霞解释说自己只是符合琼瑶笔下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林青霞眼中,琼瑶“总是一头长发往后拢,整整齐齐地落在她笔直的背脊上,总是小碎花上衣衬一条长裤”。林青霞说琼瑶写出了少男少女的心事,而本人永远优雅。

三毛的剧本《滚滚红尘》是为林青霞创作,而林青霞笔下的三毛是一个多情、浪漫的女人,敏感而心思细腻,林青霞完全被三毛的气韵所吸引。林青霞笔下的邓丽君同样“神秘”:“如果不想被打扰,你是联络不到她的。”林青霞说邓丽君唱歌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但她与邓丽君相处中感受到的是她的孤寂。

独自到香港拍电影的林青霞内心很孤独,有一次和张国荣一起搭车去拍戏,张国荣问林青霞过得好不好,林青霞的泪珠大颗大颗地往下滚,张国荣沉默几秒,搂着她的肩膀说:“我会对你好的。”林青霞用无限悲伤的心情回忆张国荣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同样孤独的林青霞最懂张国荣的心。林青霞笔下的词曲人黄霑是一个永远哈哈大笑、豪迈潇洒和善解人意的人,“一生精彩,忠于自己,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将豁达的人生观传递给朋友”。

林青霞与美术造型师张叔平是多年好友,林青霞在《东邪西毒》《新蜀山剑侠》《六指琴魔》《重庆森林》《新龙门客栈》等电影里那些颜值巅峰期的造型,都来自张叔平。林青霞笔下的张叔平是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一到领奖和应酬场合就不知所措,不想待的地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非得出场,先把自己灌个半醉。“出了场不多话也不笑,像是全世界得罪了他似的。”林青霞认为两人相识相知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所有的大明星大美女都爱他,但是很抱歉,我才是他的最爱。”

导演王家卫拍电影以严谨、“慢”出名,大明星林青霞同样遭遇他的折磨。《东邪西毒》最经典的片段,林青霞在慕容嫣和慕容燕之间来回切换,诉说受伤的心,最后说到眼神涣散、伤心欲绝、痛苦无望。林青霞说,她在又打灯又放烟的小洞里演通宵,演到几乎窒息,天亮了王家卫要求再来一次,因为此时的林青霞“快疯了”,王家卫就等着拍林青霞疯了的感觉。林青霞那时也不理解王家卫为何不给演员剧本,为何要瓦解演员的信心,还把千辛万苦拍的戏说剪就剪,直到她开始写文章,才发现只有“下笔”之后才知道戏该怎么走下去,而面对拍出来的东西,王家卫又像雕刻塑像一样,把多余的拿掉,把精华都留下了。林青霞说遇到这样的导演:“我少了遗憾,多了庆幸。”

林青霞的书里,她写别人,别人也写她。作家白先勇就说林青霞其实一点儿也不“冷”,“是个极温馨体贴的可人儿”。林青霞向白先勇请教写作技巧,白先勇只说“写你的心里话”。白先勇对《窗里窗外》的评价是:“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林青霞对人的善良与温暖。”白先勇感叹:“演艺生涯,变幻无常,有时不免令人兴起镜花水月、红楼一梦之慨,一个演员得要有多深的内功定力,支撑她抵挡时间的消磨。”

岁月匆匆,红颜易老,但林青霞给自己找到了写文、出书的桃花源,不但留下了绝代风华的荧屏形象,也留下了真挚又充满情感的文字。在林青霞的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她是真喜欢写散文。写黄霑的悼念文是她的处女作,发表时战战兢兢。她到处请人帮忙提建议、请教写作窍门,因为热爱写作,而且给她提建议的是董桥、马家辉等文化名人,林青霞的散文笔法越来越深厚。第二本《云去云来》比第一本《窗里窗外》写得更情感充沛、轻松驾驭。对于林青霞的文字,董桥形容为“字里行间偶尔灵光乍现的感悟甚至给过我绵绵的慰藉”。

林青霞在文章里说自己沉迷写作到忘我的程度:“有一次回到家,突然来了灵感,马上伏桌写起来,一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一身盛妆还没卸。”林青霞的女儿说,她从前一天晚上回房间睡觉,直到第二天放学回家,林青霞都坐在原来的位置写同一篇文章。但林青霞也经常为没有写作灵感而发愁。每当这时,她就庆幸自己不用靠写稿吃饭,“一个字不到一块钱,怎么养家糊口啊”。

师文静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