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强身健体的要穴——足三里
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养生正道、骨伤康复医院2022-07-09 08:06:00

我国民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中医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经常按摩胃经上著名的腧穴足三里,是养护我们胃气的一个好方法。

足三里穴

古人用足三里穴养胃气,以强身祛病,延年益寿,可以追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当时的名医华佗就以足三里穴治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即身体虚弱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腧穴定位: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三里”和“三理”

足三里穴为胃经合穴,其中“三里(理)”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本穴生发胃气,胃经气血物质在本穴,形成一个较大的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

足三里的作用

01调理胃肠

足阳明胃经从头到脚贯穿人体的正面,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是胃的下合穴,也是胃经的合穴,简单一句,它就是调理胃气的要穴,只要病在胃腑或胃经,不论其寒热虚实,都可以取这个穴位治疗。

02保健长寿

人的衰老一般是从肾气和阳明脉衰开始,所以养生保健一般从胃经和肾经入手,调理气血。上面提及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穴,且胃为水谷之海,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地方,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和胃气在养生保健中意义重大。

03美容

足三里对面部皮肤气色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为面部是足阳明胃经所巡行的地方,且胃经多气多血,所以针刺这个穴位能获得很好的美容作用。

按摩足三里

手法技巧

按压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指揉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可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

点压法:先点按足三里,再将拇指尖端与腧穴处皮肤成45°角向上方按摩,由轻到重,逐渐加压,持续按摩2~3分钟。可缓解胃痛。

特别注意

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按摩足三里穴的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

功效解析

按摩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艾灸足三里穴

强身健体

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可强身健体。

具体方法:将艾条点燃,置于腧穴上,距离大约2厘米,使温热感穿透肌肤。注意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让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注意: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孩子无特殊情况不要艾灸。

夏季气温不断升高,天气渐热,暑热邪盛,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汗液外泄而受损。此外,热天人们比较贪凉,比如空调、冷饮等,易受寒湿之邪而伤阳。

中医著作《黄帝内经·灵枢》中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夏季养护阳气、补中益气,也比较适合按揉足三里穴。■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养生正道、骨伤康复医院】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