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媒体:全国人口总体男多女少,为何女多男少的省份在东北?
澎湃新闻2022-07-06 17:53:00

视觉中国 图

视觉中国 图

近期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公布了31个省份总人口性别比以及各省份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具体数据, 31省份男女人口图鉴也就此呈现出来。

全国人口总体男多女少

全国人口总体上是男多女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全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男比女多3490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

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男比女多3362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虽然整体上男多女少,但2021年男性人口数量已经开始下降了。

来自《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

来自《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

东北成人口性别比“洼地”

从地方层面来看,《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在100至105之间的省份有17个,在105至11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个。

其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2个省份是吉林(99.69)和辽宁(99.7),也就是说,这两个省份是女多男少。具体数据显示,吉林男性人口为12018319人,女性人口为12055134人,女比男多约3.6万人。辽宁男性人口为21263529人,女性人口为21327878人,女比男多约6.4万人。

黑龙江总人口性别比为100.35,男女人口数量也非常接近,差距不大。总体来看,东北三省是总人口性别比的“洼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仅总人口性别比低,东北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3,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处于正常范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分析,东北之所以是人口性别比“洼地”,主要是由于人口外流尤其是男性人口外流导致的。

他表示,近些年,受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问题等因素的制约,东北地区很多人口外流,特别是男性青年更为突出。调研中也发现,由于东北一些地方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对于男性来说要在当地挣工资来成家立业、养家糊口,压力比较大,相对来说外流动力更大,这些人往往会选择去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赚取更高的收入。

冯文猛指出,实地调研也发现,大学毕业后愿意回东北本地就业的往往是女性,在很多三、四线城市中单位里面女性居多。这些地区虽然收入不高,但生活相对安逸,比较符合一些女性的就业选择。“壮丁”出走,女性留下,而且女性寿命更长,客观上导致了女多男少的结果。

广东总人口性别比最高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广东总人口性别比最高,达到了113.08,在110以上。

具体数据显示,广东男性人口为66873646人,女性人口为59138864人,男比女多约773万人。

广东为什么总人口性别比较高?这与男性人口的流入有很大关系。

冯文猛分析,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流向广东,从近些年流动人口的监测数据和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流动人口中男性总体占据大头,尤其是在远距离流动中,男性比例更高。随着大量男性人口的流入,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广东的总人口性别比。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作者:李金磊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