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夏日炎炎冷气常开,收好这份预防“空调病”指南→
绿色青浦2022-07-01 12:58:17

市健促中心、市疾控中心提示,夏日闷热常开空调,但也要注意别吹出“空调病”。“空调病”是怎么回事?如何适度、科学、健康地使用空调,详见↓

警惕“空调病”

在空调运行的密闭空间内,相对低温环境会使人体毛孔关闭,导致体内汗液无法及时排出,扰乱新陈代谢;空调制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干燥。

此外,很多人使用空调时,长时间门窗紧闭导致空间内空气不流通,从而使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低,这也是长期待在空调房间会觉得头昏脑胀的原因。

1、在神经系统方面:“空调病”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嗜睡等;

2、在消化系统方面:“空调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3、在免疫系统方面:“空调病”则是鼻塞、流鼻涕、喉咙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若遭遇“空调病”,大部分人可通过脱离空调环境自行缓解、恢复正常。

若是长期不健康使用空调导致其他疾病,则应尽早就医寻求治疗。

如何避免“空调病”

1勿贪凉

避免将空调温度设定过低或直接吹冷气,导致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甚至受凉,从而患上感冒;

避免从室外突然进入空调房,防止温差过大导致体温骤降;

合理调整室内外温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8摄氏度为宜。

2常清洗

闲置的空调在使用前需充分清洁,在持续使用的时期内,也建议定期对空调滤网、空气和冷凝水经过的管道及机芯进行清洁,从而避免滤网和管道内的灰尘、细菌随着空调吹出的风飘散在环境中,被人体吸入引起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图片

3勤通风

密闭空间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室内空气质量下降,不利于人体健康。

因此建议使用空调时定期通风换气,可以每2-3小时进行开窗通风,每次建议30分钟以上。若是不能开窗通风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可以使用电风扇、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尽可能引入室外新风。

在人员相对密集的办公场所使用空调时,应该增加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建议运行空调的同时应开窗、开门或开启换风扇等换气装置,或者空调每运行2-3小时,对场所进行自然通风20-30分钟。

图片

4多饮水

水的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毫升左右,其中来源有饮水、食物中含的水和体内代谢的水,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约7-8杯)

空气干燥的空调房间内多喝水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可以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

选稿:马清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