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深观察|网暴“微暴力、重伤害”,需对症下药
澎湃新闻2022-06-29 12:33:00

6月28日,抖音举办预防治理网暴开放日,屏蔽和举报不当评论、私信临时对话设定、一键防暴等新功能宣布正式上线。

今年春节前夕,中央网信办决定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就加强网络暴力治理进行专门部署,要求网站平台认真抓好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各平台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网民行为特征,落实中央网信办的要求,摸索平台治理网暴的措施。

从刘学州被网暴致其自杀,到东航空难后死者家属因在网上悼念,而被网暴“云守孝”,再到唐山打人事件之后,相关用户被误认为是凶手,遭遇海量网暴……网暴不仅是赛博空间里的暴民狂欢,更发展到对公民生活安宁的现实骚扰,直至“闹出人命”。

抖音也坦承了治理网络暴力的难点:首先是判断难,网暴和非网暴的界限模糊;网暴的留言聚集速度和数量,难有量化标准。其次,网暴内容机器识别难,比如利用谐音、缩写发布带有挑衅、讥讽意味的言论或者P图,介于批评与网暴之间的内容,机器均难以识别。正视问题,特别是从技术上寻找解决网暴方案,就距离制服网暴的恶龙近了一步。

首先,网暴很多出自所谓“正义之心”,但是却走向了正义的反面。

据统计,超过50%的网暴行为由重大灾难、悲剧人物等现象引发。一些网民的初衷还是希望“惩恶扬善”,结果可能误伤了无辜,或者在羊群效应之下被带了节奏。网暴很多时候成为一种以正义之名的猎巫狂欢。这需要强化对所有语言暴力的甄别、预警、筛查,所有平台共同必须一起打造反网暴的基础设施。有的平台已开始提示“发个友善的弹幕见证当下”,主动引导网友理性、友善发声。

其次,因为网暴是一种基于社交平台新型侵权方式,目前并没有直接的法律规制,针对聚沙成塔式的微暴力特征,要进一步夯实法律基础,而立法之前需要有更丰富的反网暴实践。

我国民法、刑法针对造谣、诽谤等传统侵权手段,提供了“诽谤罪”“暴力侮辱罪”等司法工具。但是,具体的网暴往往不是以造谣形式出现,而是海量的挑衅、扭曲、尖酸的言语,它可能是对当事人的奚落、带节奏、集中性的骚扰、恶意的P图。

B站UP主、癌症患者“虎子的前半生”,生前遭遇网友恶意带节奏,以其若干消费记录作为依据,认定其“炒作”,其视频往往被“癌细胞战胜”等恶毒弹幕盖得严严实实。这种赤裸裸的网暴,却很难在适用“诽谤罪”等既有法律工具予以制裁。事实上,从被怂恿自杀的“罗小猫猫子”到刘学洲的悲剧,都还没有网暴者受到法律惩戒。

网暴具有“微暴力、重伤害、众参与”的特征,成为非传统的人格侵权风险,一边是海量乌合之众的个体责任之轻,一边却是网暴聚集之后的伤害之重。这需要针对网暴聚集的传播特性做出动态治理。

一方面,要健全网暴受害者的求助机制,畅通救助渠道,提供个性化的救助方案,治网暴要更注重被害人的个体感受,及时形成阻断。

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就要求平台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调整私信功能规则,及时过滤“网暴”内容,强化“一键防护”等应急保护措施,建立快速取证和举报通道。这一次,抖音上线了“一键防暴”功能,以及私信的临时对话设定功能:限制陌生人每次只能向单个用户发送一条的申请信息,用户回复后,陌生人才能与其临时对话,有效期为 24 小时,超时后重新申请。此前,微博官方也推出私信功能强化,用户可主动选择是否接收未关注人私信。通过技术手段,让风暴眼中的当事人与陌生人“脱离接触”,能避免海量的网络微暴力加诸于个体身上。

另一方面,针对网暴者“法不责众”的心态,需要在平台治理中探索经验,进而上升为网暴的法治治理,不能让网暴者逍遥法外。

此前,中央网信办要求,针对首发、多发、煽动和跟风发布等不同情形,分类处置网络暴力相关账号,连带处置违规账号背后MCN机构。这需要实现网暴的溯源问责,对于职业碰瓷、长期拉踩引战、挑动对立的网络主体乃至背后的MCN机构,实施精准处罚,通过宣传典型案例,做到惩一警百,让“键盘侠”学会敬畏。再下一步是提炼案件共性、违法特征,逐渐构建反网暴法规。

网暴是网络公害,各平台必须压实主体责任,守土尽责,协同发力,绝对不能纵容这种带血的流量,还需要针对其海量性、隐匿性、微暴力等特征对症下药,充分赋权受害人,积极构建反网暴的基础设施,让制止更精准,提示更及时,求助更便捷,引导流量向上向善,探索法治化治理方案。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