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全球最高酒店连做两月“盒饭界天花板”,米其林大厨终迎堂食:我的高光回来了
上观新闻2022-06-29 06:37:00

全球最高酒店J酒店上海中心今起恢复堂食,其中天之锦、锦筵等餐厅今天开放,日餐厅锦上田舍将于明日开放堂食。记者从J酒店上海中心获悉,目前各餐厅预订踊跃,其中堂食首日的上座率预计将达餐厅安全距离座位数的50%。一些于6月26日恢复堂食官宣当日第一时间预订到120层天之锦餐厅的顾客难掩兴奋:“终于能重回云端享受美食了!”

120层的天之锦餐厅。

103层锦筵中餐厅的包房。(孟雨涵 摄)

104层锦上田舍日餐厅。(孟雨涵 摄)

位于酒店103层的锦筵餐厅行政总厨丁伟云精神抖擞。这位来自香港的米其林大厨,“憋屈”了两个月——疫情期间,锦江国际集团旗下酒店肩负起各省市援沪医疗队保障重任,这些酒店的原长住客约50名,被统一转移至J酒店上海中心暂住。丁伟云与酒店高管及其他员工共计50人,在酒店闭环管理前逆行入酒店,足不出楼近两个月,全力保障住店客人的安全与食宿。闭环管理初期,在酒店食材品类十分有限情况下,丁伟云每天绞尽脑汁翻花样,捍卫供餐品质。客人一日三餐均送往客房,丁伟云虽不露面,但他精心烹饪的佳肴让客人屡屡收获惊喜,被赞誉为“盒饭界的天花板”。

丁伟云有些小得意,住客跟酒店管家之间有微信群,群内常有来自德国、日本的客人晒出精美盒饭,并在群内好评点赞。一位日本籍长住客,仅从盒饭品质便判断出大厨实力不凡,称解封后一定预订五六桌宴席,邀请朋友“吃在云端”。

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食材供应链迅速恢复,丁伟云的创作才华得以释放和施展。但由于尚未开放堂食,他与老顾客间彼此牵挂,却难以见面交流。他向记者坦言:“你需要从堂食顾客惊喜和满意的神情中获得极大满足,也需要在跟他们的对话中不断收获灵感,继续改进服务。”因此,当6月26日上海宣布6月29日起逐步恢复堂食的消息后,丁伟云团队喜出望外。在经历厨师生涯特殊岁月后,他们终于重迎高光。



J酒店上海中心是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十年磨一剑”的结果,于2021年6月19日正式对外营业,迄今一周年。酒店位于我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高区,是全球最高酒店。今年2月22日,酒店120层天之锦餐厅,又以距地556.36米的绝对高度,刷新“建筑物中最高餐厅”吉尼斯世界纪录,打破迪拜哈利法塔AT.MOSPHERE餐厅于2011年创造的441.3米纪录。

J酒店上海中心见证着上海对品质服务的高接受度和强劲消费实力。今年初,酒店迎来开业以来首个春节,165间客房在除夕和年初一进入满房状态。酒店年夜饭预订同样热闹,120层天之锦、103层锦筵中餐厅一经开放很快订满。

让顾客“睡在云端”“吃在云端”,意味着酒店在管理和运营能力上需不断突破极限。在全球垂直高度最高酒店内经营餐厅,有着外人想象不到的挑战,包括如何将天然气输送到距地556米以上高度、如何在高空风洞和传菜路线较长情况下确保菜品品质等。据酒店天之锦餐厅江南菜主厨蔡师傅介绍,餐厅对食材均进行预处理,事先安排在酒店地下三层的粗加工厨房去除外包装、泥土和虫卵可能,再经专业包装,由厨师换乘三部电梯,到达120层。高空餐厅限制极多,目前天之锦对于中餐采用天然气烹饪,对西餐则使用电磁炉烹饪。餐厅对于鱼、虾、蟹等食材,甚至要安排在中间楼层停留,以防鲜活货迅速到达高空而“缺氧”。另外,由于高空餐厅存在风洞,为避免菜品“着凉”,菜品设有外部保护罩,传菜路线和速度均进行反复测算演练,精确到秒级。

J酒店上海中心总经理张瑾告诉记者,酒店以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仁”为品牌精神,为所有宾客创造“君子之境,仁者之心,尽我所能,待客如亲”的中式奢华体验。J酒店上海中心从建设到开业,始终直面着中国民族品牌的资金实力、运营能力、人才和全球化理念、外界认同等一系列灵魂拷问。开业迄今一周年,酒店在携程上创下在华中外酒店中的最高评分4.9分,与上海其他豪华及顶奢酒店相比,也保持了0.1分至0.3分的领先优势。

酒店客房,感受“睡在云端”。(孟雨涵 摄)

另悉,除开放堂食外,酒店客房已于6月6日重新开放预订,目前预订量节节攀升,尤其进入暑期后,家庭亲子游需求大增。种种迹象表明,上海消费复苏惊人,不仅来自本地消费者,也有大量驻沪的中外知名企业客户。“他们迫切要将疫情中失去的高质量消费体验补回来。因此我们反复权衡,120层天之锦开放堂食后,将推出‘日落鸡尾酒时光’,享特调鸡尾酒,俯瞰魔都景致,以满足更多客人打卡全球最高餐厅的需求。”张瑾说。

视频制作:徐晓语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