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53亿元巨额退费!“考公热”难解中公教育困境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06-28 11:59:00

6月28日,记者注意到,近日“公考培训第一股”中公教育发布了一份长达63页的问询函回复,详细披露了2021年业绩陡降背后的业务数据,也让巨额退费规模浮出水面。

据财报显示,2021年中公教育收入69.12亿元,同比下降38.3%;净亏损23.7亿元,2020年净利润23.04亿元。中公教育此前的解释是“由于退费猛增而成本居高下导致业绩出现较大波动”。同时,中公教育2021年的营业成本49.94亿元,同比增长9.34%。营业成本主要包括职工薪酬及开班费,其中开班费同开班数量呈正向关系。而2021年末的员工人数同比减少8923人至36143人;2021年的培训人次同比减少14.36%至384.9万。

对于中公教育的业绩陡降,6月8日晚,深交所向中公教育发年报问询函,要求其对2021年业绩波动等问题作书面说明。深交所要求其说明收入确认、确认退款与实际支付退款的时点、期限及退费政策,并结合近三年省考等项目的考试时间、招录时间等说明实际的确认收入、支付退费的时间区间。并同2019年和2020年退费率等进行对比说明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对此,中公教育回复函称,2021年中公教育总收款204.3亿元,总退费153亿元;2021年培训人次384.9万人次,退费人次162.1万人次。2021年的退费较2020年同期增加52.88%,较2019年同期增长106.13%。

为何中公教育的退费额会突然激增?中公教育回复函称,为应对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一方面提高了线上班次 的占比,线上班次收款占比从2019年的16.45%增加至37.91%;另一方面公司加大了高退费班的推广力度以及增加了学员贷的使用,这些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退费增加。

所谓的高退费班,主要是指可根据笔试、面试是否通过协议退费的协议班。比如中公教育天津分公司推出的省考某协议班收费42800元,协议约定如果学员笔试不通过公司退还30000元,同时约定即使笔试通过但面试未通过(或未被录用)则公司需要退还全部收费42800元。此种情况下,在学员未通过笔试成绩时公司可确认收入12,800元,如果学员通过笔试但面试成绩尚未发布反而不能确认任何收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2021年度,中公教育实现协议班收入515,157.29万元,较2020年度下降38.38%,较2019年度下降26.06%。对此,中公教育回复函解释为,主要是公司四大序列收入来源中的公务员、教师两个序列在2021年的业务均受到较大冲击。

和中公教育收入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两年的“考公热”。数据显示,2022年国考共有202.6万人报名,较去年同期增长51.4万人;有183.8万人通过审核,较去年同期增长43.5万。而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也达到157.6万,2020年国考报名人数达143万。

需注意的一个行业动向是,尽管“考公热”升温,但动辄数万元高端课程却开始降温。中公教育回复函表示,公司也能明显感觉到来自同行业的巨大竞争压力,尤其是部分学员对于教育的投入,出现了选择本地价格较低的小型培训机构的趋势,由于去年开始的教育机构大减员,很多离职老师组织成立了较多的零散小机构, 对公司的招生带来一定的影响。

备受关注的还有中公教育股价。记者注意到,中公教育股价在2021年2月冲高到43.58元每股的峰值区间,总市值超2600亿元,之后便一路阴跌。截至6月28日记者发稿,中公教育报5.82元/股,总市值358.9亿元,市值累计蒸发超过2000亿。

图片来源:中公教育、东方财富

作者:袁璐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