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亿滋入局 零食巨头角逐能量棒
北京商报2022-06-22 00:48:00

亿滋入局 零食巨头角逐能量棒

拥有奥利奥、炫迈等品牌的亿滋也开始“觊觎”能量棒。6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亿滋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亿滋将以29亿美元外加未指明的或有盈利对价收购有机成分能量棒制造商Clif Bar &Company(以下简称“Clif”),预计该交易将于三季度完成,并在第二年实现收入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在该领域细分赛道有玛氏、好丽友、通用磨坊等国际零食巨头正展开激烈角逐,亿滋此次斥巨资入局也是想借买来的“能量棒”分羹。

持续“买买买”

资料显示,Clif的能量棒产品对象除了成人,还细分至儿童、宠物食品,包括CLIF、LUNA 和 CLIF Kid等品牌。与同行业能量棒产品相比,该公司产品的主要卖点为“有机”,其所采购的原料约80%均为有机。

对于收购Clif的原因,亿滋方面称,这主要是基于公司的战略,即优先考虑关键地区快速增长的零食细分市场。“随着公司持续扩大高增长的零食业务,上述交易进一步推动了亿滋引领未来零食发展的决心,即要在巧克力、饼干和烘焙点心品类上取胜。”亿滋首席执行官Dirk Van de Put表示。

事实上,在上述战略推动下,亿滋近两年已经通过“买买买”入手了多个零食品牌。据了解,今年4月,亿滋宣布从 Grupo Bimbo(宾堡集团)收购墨西哥糖果公司Ricolino的协议,并收购了中欧和东欧糕点品类头部公司Chipita S.A.。在此之前,2021年亿滋还收购了英国营养食品公司Grenade以及澳大利亚饼干公司Gourmet Food Holdings、美国健康零食公司Hu等。

“亿滋过去的产品结构已经远离了主流消费群体,不断地‘买买买’是快速重构亿滋产品矩阵最为便捷的方式。此次亿滋拟花费29亿美元收购的Clif所在的能量棒赛道,是年轻消费群体较为热衷的品类,其‘有机’卖点亦符合当下的大健康趋势。因此,此番收购为亿滋未来的业绩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势能。”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

关于收购和运营计划,亿滋方面表示,“上述交易预计将于三季度完成,在第二年实现收入增长,并通过利用亿滋在全球和北美的规模扩大Clif的销售分布,进一步在美国现有和新客户渠道中创造成本协同效应。此外,亿滋会继续让Clif 在原加州的总部运营业务,并继续让其在位于爱达荷州和印第安纳州的工厂生产”。

巨头的较量

亿滋重金拿下Clif后,能量棒市场或将掀起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零食巨头酣战。

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全球市场的谷物能量棒(排除专业运动营养产品)销售额在2018年超过140亿美元;此外,2014-2018年,全球零食棒类产品持续实现正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3.7%,北美以61%的增速在这一市场中占主导地位,领先于英国和加拿大。

能量棒细分品类也正在崛起。以代餐棒为例,2020年,全球代餐棒市场收入达到了2337.03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3876.45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04%(2021-2027年)。从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0年市场规模为103.56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4.43%。预计2027年将达到225.68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5.82%。

在高速增长的市场前景下,关注能量棒领域远不止亿滋一家。在中国市场,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上,玛氏带来了旗下两个系列数十款BE-KIND坚果类能量棒;好丽友也同期正式推出高端零食品牌“达特.优”(Dr. You),其主要产品也为坚果类能量棒;2021年国内新兴能量棒品牌在一年时间内获得3次融资;此外,在能量棒细分赛道还盘踞着通用磨坊、家乐氏、桂格等国际零食巨头,以及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旺旺等国内零食企业。

从目前亿滋披露的计划来看,Clif暂时未涉及中国市场,亿滋相关负责人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亿滋目前在中国还没有能量棒相关产品”。不过在电商平台,Clif已通过“海淘”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并打上“代餐”“户外”“运动健身”等标签。

“随着Z世代消费者对健康、便携零食的关注度提高,能量棒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产品品类也趋于细分化。与早期以巧克力为主的能量棒产品不同,目前能量棒被细分为坚果棒、谷物棒、蛋白棒、早餐棒、代餐棒等不同品类。日益细分化、规模化的能量棒市场自然也少不了零食巨头抢食,亿滋此次加码能量棒市场,在促进产业迭代更新的同时也将加剧国际零食巨头之间的竞争。”朱丹蓬分析。

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亿滋收购Clif可以拓展新的业务品类,加强能量食品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利用其强大的品牌营销和渠道优势,亿滋也可以更好地挑战现有产品市场格局。“不过,亿滋虽在零食市场不陌生,但在能量棒市场是新人,并购整合对于亿滋来说,可能要比经营竞争的挑战更大。”

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 王晓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杨京川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作者:郭秀娟 王晓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