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送别乔羽!他创作了无数经典,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
新华网2022-06-20 13:34:53

我们这几代中国人

对这几首歌曲

应该都耳熟能详吧

是听到就会不自觉热泪盈眶

跟着一起哼唱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祖国》)

是万家灯火团圆时

春晚最后大合唱的那首曲目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难忘今宵》)

是9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

那只蝴蝶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思念》)

还是我们

从小就学唱的歌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的祖国》

《让我们荡起双桨》

《难忘今宵》

《思念》

《人说山西好风光》

《爱我中华》

......

这些脍炙人口的歌

它们的词作者

就是中国词坛泰斗——

乔羽

6月20日凌晨3点

乔羽因病在北京去世

乔羽

1927年出生于山东济宁

是著名词作家、剧作家

迄今为止

乔羽已创作了一千多首歌曲

1946年

18岁的乔羽离开济宁老家去了太行山

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

从此

开始了他人生的新旅程

那个时代

那个年月

在乔羽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关于《我的祖国》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有这样一段故事

《我的祖国》是抗美援朝故事片

《上甘岭》中的一首插曲

当时

导演沙蒙要为影片创作一首插曲

要求是

“要人们因唱了这首歌,记住这部电影”

这个任务落到了乔羽的头上

《上甘岭》剧照

从构思到成稿

乔羽用了整整10天

沙蒙看到歌词后,觉得甚好

只是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有点小气

问乔羽为什么不写

“万里长江波浪宽”,岂不更有气势

乔羽说

长江气势虽大

毕竟只有长江边生活的人才有体会

可能会让没见过长江的人

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

而从对祖国的体会看

不管你是哪里人

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

只要你一想起家

就会想起这条河

……

沙蒙听后立即拍板

“就是它了!”

电影《祖国的花朵》剧照。图片来源于长影集团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创作过程

也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乔羽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

当时

电影《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找到自己

请他为电影写主题曲的词

要求是

“花朵在春天里开放

我们的祖国已迈出春天的步伐

要把一种美妙的开始写出来”

乔羽欣然答应

但随后却发现并不容易

一天

他和女友二人

相约北海公园泛舟湖上

这时

一船孩子向着乔羽他们划过来

孩子们悠然推浪而行的划桨神态

瞬间叩开了乔羽的灵感之门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有了灵感的乔羽赶忙上岸

掏出一个小本写了起来

就这样

不到20分钟的工夫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

就在北海公园写成了

后来

乔羽在书中这样写道

“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

也就是在祖国这个美好的春天开始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

这些直到今天

我们都能随口就跟着哼唱的歌

那些歌词

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刻意背过

没有为了像学习流行歌曲一样

一遍又一遍的去跟唱

但不知怎么

歌曲一旦响起

我们就能随声和上

这或许

就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歌词

所具备的力量吧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唯有不变的真情贯穿始终

歌词中的意境和画面

我们能够感同身受

我们似乎能看到

乔羽当年创作时的场景

想必

这就是经典永流传的意义

乔羽说:

“不论在什么时候,我都要去表达这个时代人民大众心底最美好的感情。”

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

他用朴素而直白的语言

将爱国之情揉进了每一句歌词里

把家国情怀种在每一个人心上

这就是乔羽一生所追求并始终践行的初心

女儿乔国子笔下的父亲

今天

我们

用小船白塔、绿树红墙送别乔羽

用一只飞进窗口的蝴蝶送别乔羽

用天涯与海角送别乔羽

用一条大河送别乔羽

他创造了众多的经典

于是

他也成为了经典

而经典的意义就在于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