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15棵84棵掉叶干枯!北京路边梧桐今年为何频现枯死?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06-19 14:48:00

路边的梧桐树怎么死了这么多?入夏之后,路边的梧桐树郁郁葱葱,亭亭如盖,可偏偏就在这满目翠绿中夹杂着很多枯树,数量之多让人费解。

路边梧桐大面积干枯

立汤路道路中间的绿化带里,梧桐和国槐是行道树里的主角。每年到了6月的时候,梧桐树早已枝繁叶茂,绿荫盖地,远远望去,满目葱翠,蔚为壮观。可今年这个时候,这片葱翠却连不成片了——每隔几十米就会看到一棵枯树,甚至有的路段连续两三棵树全是枯死的。

一些枯死的梧桐从树干到树枝都是光秃秃的,还挂着很多去年所结的小球果;更多的枯树是一种顽强求生的状态,在枯干、枯枝中努力萌发出新的嫩芽,长出不多的几片叶子。记者从龙德紫金走到太平庄中街路口,700多米的路段,仅路东一侧,竟然就有27棵死树。

清河滨河路两侧也种植着很多梧桐树。在中隐酒店门前的一段道路,两个路口之间也遍植梧桐,这里的梧桐树枯死现象更为严重。记者数了一下,在马路南侧,大约1.4公里的路段内,共有115棵梧桐树,其中84棵出现了干枯的现象。

在通马路上,人们也发现,这里的梧桐树也有很多干枯的,粗略一数,也有二十多棵。

究竟谁是“罪魁祸首”?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梧桐树的枯死?记者以市民身份拨打了12345热线,道路养护部门做了回复。原来,看起来高大挺拔的梧桐树,其实还是有些娇气的。作为行道树的梧桐树死亡并不是今年出现的新现象,只是往年数量较少,一段路上间或有一两棵,并不引人注意,而今年则是赶上了“大年”,梧桐枯死现象严重。

据介绍,在北京的城市道路上,作为行道树的梧桐大多是法国梧桐,这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树种,对土质、温度要求比较高;而北京的春天,经常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3月飞雪也不稀奇。冬季和春季过渡的时候,气温剧烈波动,造成了一些梧桐树钻芽晚、缓芽慢的情况。法桐的根系又广,栽种在路边时往往被石砖围住,限制了生长。这些都会对它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而今年的法桐枯死现象更为突出,主要原因就是今年3月份的那场倒春寒。记者查询发现,3月18日,北京下起暴雪,最高气温只有2.5度,破了近30年来同期低温纪录,这对梧桐树春季复苏造成极大打击,梧桐刚刚冒芽又迅速抽了回去。另外,为了清理积雪而使用的融雪剂也会梧桐树的复苏造成了一定影响。

虽然路边的行道树枯死了很多,但公园或小区里的梧桐却还都是枝繁叶茂的。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刘勇表示:“这其实就跟融雪剂有着很大关系。冬天时清洁工人常把清扫起来的积雪堆到树根周围,那时候的梧桐树处于休眠状态,是不吸水的。等到早春萌芽的时候,根部的水分便开始沿着树干往上输送,融雪剂里面所含的氯化钠等盐分就被树木吸收,造成了一些树木的死亡。小区、公园里一般不会有融雪剂,所以这里面的梧桐树就长得更好一些,而路边的行道树受盐害的情况就会比较明显。”

同一地点,栅栏内外的梧桐长势差距很大。

大部分枯树还能救回来

法国梧桐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行道树,它叶子宽大、造型优美,翠色丰满,视觉效果极好,因此在园林绿化当中多有种植。“尤其是在江苏、河南等偏南地区,梧桐的长势非常好。在北京,梧桐也是主要的行道树。前些年栽种的梧桐已经长成直径十多厘米的大树,生命力旺盛,抵御灾害的能力也比较强,适应了北京的气候;受倒春寒及盐害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一些小树。”刘勇说。

记者在通马路看到,掉落了叶子的梧桐树,都挂着药袋“输液”。另外,记者也发现一些干枯的梧桐树又钻出了新芽,长出了一些叶子。

“这些梧桐树还有救,我们绿化部门也会采取维养措施,通过输送营养液、改良土壤等方法促进梧桐树缓芽。预计大部分树木明年就能缓过来。还有少部分已经完全枯死,救不回来的梧桐树,后期也会进行移除,并在原位置重新种植树木。”一位绿化专家告诉记者,这几年绿化部门也注意到北京的气候不太适合法桐的生长,而且法桐在春季也会像杨树、柳树那样产生飞絮,所以在新植树木时,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使用国槐、银杏等代替梧桐。

“立汤路上梧桐树枯死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逐级上报,拿到砍伐证之后会对枯死的树木进行砍伐,重新种植国槐。”昌平区道路养护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

作者:代丽丽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