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听华政园里的红砖灰瓦,诉说一段百年前“顶流”大学往事
乐游上海2022-06-15 19:23:27


华东政法学院的苏州河步道段上,沿着河岸一路走来,一边是水波荡漾的苏州河,一边是红砖灰瓦可以亲近的百年历史建筑——华东政法学院的格致楼、怀施堂(韬奋楼)、圣约翰中学校长楼等等,皆在绿树掩映中的不远处,举目即可望见。

苏州河“臂弯”里的华政园,恍若19世纪后半叶“梵皇渡路”上的圣约翰大学,若对圣约翰大学略知一二,便感觉像经历了一场与百年前各位文化大师的邂逅——

圣约翰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大学之一,在其总共73年的办学历程中,更是培育出了颜惠庆、顾维钧、陶行知、贝聿铭、邹韬奋、荣毅仁、周有光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政界精英、商界巨子、学界泰斗、医界圣手,曾被誉为“东方的哈佛”,“外交人才的养成所”,她是上海近代历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宗教史、教育史的重要见证。

跨越3个世纪的“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在2018年完成了首幢老楼“格致楼”的文保修缮工程,环绕着格致楼的“苏河湾突出部分”的建筑群落修缮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飞檐飞起来]

格致楼是圣约翰大学的早期建筑之一,落成于1899年7月19日,迄今已有110多年历史,砖木结构的三层房屋,建筑面积约1898平方米,一、二层为物理和化学实验室、教室、博物馆、神学及医学教室,三层为学生宿舍,后用作医科课室及解剖室。

格致室是当时中国所有院校中第一座专门教授自然科学课程的校舍。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意指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以此名命名科学楼极为恰当。

据负责修缮工程的上海住总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振邦介绍,进行了两年的格致楼修缮工程遵循“恢复原貌、修旧如故”,使格致楼成为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里首例完全按照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进行修缮复原的典型实例,这也为今后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特别是校园内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回望格致楼的修缮工程并不一帆风顺,由于历史的原因,楼的原始图纸一张未能找到,相关文字记录也微乎其微。施工方仅从出版物和网络上搜集到了少量的历史照片。正是这些照片对了解格致楼的建筑风貌的变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格致楼的基本建筑风格是西式外廊式与传统中式屋顶两种建筑风格的叠加,使人能够一窥中西文化与艺术交融下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的特殊魅力。”吴振邦说,但是,刚刚接手修缮时,楼的一至三层的西式外廊均被封堵,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高翘的飞檐已踪影不见,这随即成为修缮中的一大难点。

好在书籍中的老照片和校园内同时期的老建筑可以作为参考,建筑师制作了多款不同形式的飞檐,按照1:1样板建模,实物对照照片细调角度。再经由专家确定,最终建成与其同时期建筑怀施堂(韬奋楼)相似的屋角形式,恢复了屋脊飞檐翘角,格致楼的“翅膀”才又重新“飞”了起来。

经此,吴振邦悟到,格致楼的飞檐貌似取自中国传统,其实并不然,传统的飞檐靠的是建筑内部的檩条支撑,而当年的西方建筑师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因此格致楼的飞檐是用木架子加上去的,所以才能在日后被轻易去掉,而不影响整幢建筑的结构。”

[中庭不恢复]

如何解决二三层的外廊被封堵的问题?现代的建筑师们就想了个办法,在窗户外参照毗邻的怀施堂的样式和做法,加上了实木栅栏,昭示着曾经这里是阳光通透的外廊。

由于1909年,电力才通入校园,当时大楼还无灯光照明。所以格致楼的屋顶呈U字形,U中部装有玻璃天窗,可以采纳自然光线。也就是说,格致楼最初是一个合围形式,在中间,从底楼到顶楼是贯通的,现在学校用来展示的空间在建筑始建之初就是一个中庭,百年前的学生们围坐于此,享受着阳光的抚慰,发奋苦读。

“我认为是第二次修复的时候,中庭便与外廊二三层同期封堵起来了,多出来的空间分隔成了办公用房,室内格局做了较大的调整,只能说明当时圣约翰大学的学生数量激增,教学用地已经非常紧张。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一个圣约翰中学,就是要为自己的大学准备预科生。”吴振邦说。

室内正中间的位置支起的两根细柱保留了几十年,一方面,使进入其中的人,领会此地曾经的用途,另一方面,百年建筑若再大动干戈恐怕影响深远。

格致楼内的楼梯扶手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到达顶层,秋天的阳光在地板上投下金灿灿的影子,钟声阵阵从不远处传来,那是毗邻格致楼的怀施楼上的大钟在提醒人们光阴的脚步。

[墙面重呼吸]

吴振邦提到,修缮格致楼的另一个难题在于,历史上,格致楼传统的清水砖墙被红色和灰色涂料覆盖。这是一种对外立面墙“描画”的维修处理手法,即对老墙表面粉刷和涂料后,以涂料画缝的方式做出砖缝效果。但由于涂料本身透气性较差,阻碍了原有砖体的“呼吸”,在长期自然侵蚀下,容易导致表面粉刷起壳、涂料脱落,局部修补痕迹明显,外立面感官失真。

针对此,在修复小样得到文物局专家认可后,经过一系列脱漆、清洗、打磨、修补、划缝、勾缝、增强、憎水等传统工序,修复清水墙,让墙面重“呼吸”。

修缮工程队进场的第一眼,吴振邦看到环绕格致楼四面的拱券大部分的砖柱都有了裂缝,用钢结构包裹加固设施。修缮之后,则在砖柱中加入了钢筋混凝土材料以起到支撑作用,外表看不出骨骼的置换情况。

若再瞧得仔细些,会发现格致楼建筑下部有一个个圆形的透气孔,吴振邦告诉记者,这就是为什么这栋建筑百余年来濒苏州河而居,却难得不是特别潮湿的原因,正是拥有了一个架空层,有了透气孔,让一层的地板不直接接触潮湿的地面,“这次修缮也是充分利用了当时的设计,上海许多地方因为地面沉降已经无法看见这样的排气孔,格致楼属于保护得比较完整的。”

[抬高近一米]

紧邻着格致楼的怀施堂(韬奋楼)是学校里最老的建筑之一,这座建于1894年的四合院建筑,面积达5061平方米,是修缮格致楼时的重要参照。

该堂的建筑设计保存中国传统建筑特点,两层砖木结构,墙体以青砖为主,配以局部红砖线条和拱券,歇山屋顶上配以传统的蝴蝶瓦,口字形或四合院平面布局,墙身则是连续的西式圆拱外廊,屋顶四角皆为曲线形(1959年大修时改为直线型)。正面有一塔楼,后安置了一口大钟,成为钟楼。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对怀施堂的设计有如下说明:“关于建筑物之图样,已经在美国绘就,务将中国房屋之特质保存。如屋顶之四角,皆作曲线形。实由约大开其端,后此教会学校之校舍,皆仿行之,甚为美观。”

位于整个华政步道的最突出位置的是圣约翰中学校长楼,这幢线条简洁明快的美式建筑恰恰也位于整个地块地势最低的位置,吴振邦说,它的修缮特点与难点在于将它水平整体抬高930毫米,“因为不远处的防汛墙不断抬高,若不去修缮,它的整个一层几乎就是泡在水中,难以维继。”

吴振邦说,在他的个体经验里,如今静静伫立在华政校园里的这些历史建筑,是当时中西“混搭”建筑风格的开创与探索之作,正是从它们开始,中国大地上的建筑开始慢慢地走上这条道路,之后包括如今的杨浦图书馆、北大校园中的建筑都是发轫于此。

苏州河畔这一路,顾维钧、陶行知、贝聿铭曾经学习生活过的空间,正等待着现代学子的徜徉,行走,低语,亲近历史建筑,也亲近这些海派文化的重要缔造者。

作者:徐佳和
选稿:潘馨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