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抖音对音乐做的事,TikTok做到哪一步了?
澎湃新闻2022-06-15 14:24:00

新音乐产业观察

新音乐产业观察官方澎湃号

2022-06-15 14:24

原创 九鱼 新音乐产业观察 收录于合集#行业观察 197 个 #音乐产业 253 个 #抖音 18 个 #TikTok 1 个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九鱼

TikTok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以毁誉参半的名声活跃在欧美乐坛的各个角落。前段时间,Halsey(以下称猴西)在TikTok发布的一条吐槽视频,更是让其在欧美乐坛的名声天平再次出现了偏移。

在视频里,她直言自己遇到了“发歌难”,并且顺便把唱片公司唯TikTok是图的态度彻底吐槽了个遍:“我真的累了……新歌早就做完了,MV都拍好了,唱片公司却跟我说,在他们成功地在TikTok上造波新热度之前,我都不能发行新歌。”

在某种程度上,抖音也曾在国内收到过的类似的指控。抖音和TikTok在用户使用和运营模式上极为相似,最关键的是它们与各自乐坛都产生了越发密不可分的关联。

两者本是同根生,前者似乎已经用行动逆转了风评,逐步为国内音乐行业开启了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而抖音的一系列操作,对于TikTok来说,到底是否具有参考性呢?TikTok现在又从同款泥潭中挣扎到哪一步了呢?

也许从猴西吐槽而引发一系列事件里,我们能找到这些疑问的答案。

A

欧美歌手网红化

即便你不知道猴西是谁,你也多半听过她的歌,包括她和烟鬼合作的club金曲《Closer》、和BTS合作的屠榜神曲《Boy With Luv》、被国内众多选秀选手、歌手翻唱过的《Gasoline》《Bad At Love》《Colors》等。

无论是从猴西出道八年的资历,还是坐拥1.65亿歌曲发售量的数据来说,她都算得上欧美乐坛,乃至世界乐坛的一线女唱作人。

但哪怕在乐坛拥有了这样地位的她,新歌也被唱片公司以“TikTok热度不够”为由给锁在了云盘里。她被公司不止一次地要求过“积极发布TikTok”,包括开头那条视频,也是她被逼交出的作业之一:他们就一味地让我上TikTok发视频,但又不跟我说发什么,所以我来吐槽了。

当唱片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猴西,她的吐槽视频在网络上实现了病毒式发酵后,她只问了一句:所以现在我可以发歌了吗?公司回的是:再看看。

截图来源:Halsey推特

歌手能不能唱作,唱作的够不够好,似乎都被唱片公司放在了“TikTok热度”之后。这可以理解为唱片公司对猴西唱作能力的信任,也可以理解成相对于一线歌手,唱片公司似乎更多地把她当做了一个TikTok网红在看待和运作。

猴西并不是唯一一个被唱片公司网红化的欧美歌手,更不是第一个就此问题发布吐槽的知名唱作人。FKA twigs、Florence and The Mahine的主唱以及Charli XCX之前都发布过类似内容的图文或者视频,FKA twigs之前还被唱片公司要求一周发7、8个TikTok视频,没发够,还会被唱片公司以“不够努力”为由警告。

唱片公司给到的他们这些视频作业里,大多数和猴西吐槽的一样:没有明确的内容要求。换言之,这些作业本身并不是为了宣传某首音乐作品,而是让歌手去营销他们自己。让一群有作品的歌手,脱离作品地去立立虚空的网红人设,我愿称之为“返祖式操作”。

而且哪怕《So Good》终于在6月9日发出来了,但歌曲评论里有人说,现在发行的版本并非猴西最初想要发行的抒情版。唱片公司为了能让歌曲更加“流行”,在发行前找来了欧美乐坛金牌制作人Max重新编曲,但就歌曲的立意以及歌曲现在取得的数据来看,这种按头换来的“流行”效果可能真不如保留原曲来得好。

其实,早在那条吐槽视频之前,猴西的“怨念”就在TikTok个人主页的签名板上散发出来了:一起看着呗,这回玩脱要多久。

截图来源:Halsey TikTok主页

值得一提的是,猴西的成名之路正是在油管上打开的,当时的她是一个独立唱作人,需要一边唱作一边想着如何在网络上营销自己,好不容易才从网红歌手走到了一线。可是她现在有了大牌唱片公司、出道八年、歌都卖了一亿多的销量后,怎么又被拽回了起点?

B

唱片公司撒钱唱《征服》

大约四年前,当TikTok获得发展势头时,它以用户输出为主要生产力的自由、多元性质迅速为各种小众、独立音乐人累积起了一份份可观的数据。

据《2021TikTok年度音乐报告》,在2021年,大约有430首歌曲的TikTok视频播放量超过10亿,比2020年增长三倍。其中,澳洲说唱歌手Masked Wolf的《Astronaut In The Ocean》是最热门的一首, 累计播放量接近200亿。之前还有Lil Nas X和Doja Cat等受益者,现在他们也都跻身欧美一线歌手之列。

当这些TikTok出道的独立歌手们以绝对的数据优势刷榜时,唱片公司在音乐行业的收益终端——音乐平台上的收益以及地位都遭受到了重创。从Vox视频音乐流媒体公司Spotify招股书中的数据中也能看出,在Spotify上,大唱片公司的份额逐年下降。

而且根据MRC Data的一项研究,75%的美国TikTok用户表示他们用这个App来发现新音乐,63%的美国用户表示他们在TikTok上第一次听到从未听到过的音乐。这更表明,导致多项数据变更的始作俑者,正是TikTok对音乐市场不断扩张的影响力。

终于,欧美唱片公司按耐不住,下场做起了“撒钱玩家”。

“起初,唱片公司会在TikTok投入一些额外的广告支出,作为一种测试,看看它是否会奏效。但现在这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证明;而且当涉及到如何使用营销资金时,TikTok也成为了他们预算中的一个项目,”营销机构Montford agency的负责人杰西·卡拉汉表示(Montford agency致力于为唱片公司和艺人开展音乐营销活动),“你真的开始在市面上看到负责管理和运行这方面的实际工作岗位了。”

除此之外,唱片公司还会付钱给有粉丝基础的TikTok网红,让他们带歌发视频。一些公司甚至与TikTok签订了交叉推广内容的协议,或聘请团队跟踪TikTok数据。

包括为猴西、FKA Twigs等的旗下艺人布置的TikTok视频作业,也都是唱片公司出于自保也好,抢占市场也好,以TikTok发酵逻辑为主的被动诚服行为。

但正如国内就“15秒”对音乐行业的改造展开的热烈讨论一样,TikTok也在欧美乐坛掀起了一波同样的海啸。

C

欧美乐坛也玩脱了?

据科技媒体《Quartz》的一份统计数据,从2013年到2018年,Billboard Hot 100 的金曲平均时长下降了20秒,而TikTok的出现大大加速了这一趋势。不仅是长度变化,抖音有《穷叉叉》,Tiktok也有Tiagz这样专做融梗网红歌曲的音乐裁缝。

当人们需要就这些为平台而生的作品到底算不算歌发起讨论时,问题本身就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就此,欧美音乐行业也终于后于国内地思考起了一个问题:大数据或许懂用户,但它真的懂音乐吗?

以国内抖音就这一问题作出的一系列解答来看,包括制作独家音综、发布音乐人扶持计划、打通歌手新歌宣推渠道等,都说明了大数据不懂,但大数据背后的人可以懂。TikTok似乎也正朝着这个方向行进而去。

今年3月,TikTok还在美国、英国等欧美地区推出了SoundOn,一个推广和音乐分发平台。用户可以把作品直接上传至TikTok以及其他包括字节跳动Resso在内的其他流媒体平台,并保留100%的版税,平台同时为用户提供了其他营销工具。

华语乐坛不会因此玩完,欧美乐坛如果跟上步伐,大概率也不会走到那一步。包括以上提到的歌手作业、唱片公司下场这些都早已在国内发生且发展到日趋正规化的地步了。

对比之下,单从艺人交营业作业这点来说,也是早在国内微博时代就已经存在的营销产物了。只不过国外对于艺人社交媒体账号的管控不像国内这般严格,这也是为什么猴西他们的TikTok作业大多只有产量要求却没有内容策划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说到底,这只能算是唱片公司的锅,而不是TikTok的。

回头看那些唱片公司为其做好了内容策划的欧美歌手,靠一曲出圈的大有人在,比如前段时间才说过的因一首字母歌爆红的GAYLE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先有网友(后被扒出是歌手签约公司工作人员)在评论区提供歌曲灵感,然后再由歌手“即兴唱作”,最后再联合TikTok红人发布歌曲相关视频模版。

但有一点很关键,就是猴西在吐槽视频里说的那句:不是所有营销方案都可以通用。类比孙燕姿、蔡依林,抑或是萧亚轩、梁静茹等自身已经有庞大的乐迷基数以及众多出圈作品的歌手来说,相对于她们的日常营销,乐迷们更愿意为她们的音乐作品买单。

孙燕姿在抖音上的首唱以一亿开播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要知道孙燕姿微博的平均日活度还没有那个数据的十分之一。

无论是抖音还是TikTok,在它们跟音乐行业的捆绑越发紧密时,它们对于用对了的人、唱片公司来说,绝对是把足以披荆斩棘的利剑。

-全文完-

相关阅读

长期征稿,稿费业内高水平

感兴趣的朋友请把稿件发到邮箱

rechords@163.com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