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守望相助总是前行的力量!上海的一万三千分之一,给社会治理留下什么?
东方网2022-06-14 13:06:14

6月12日上午,徐汇区凌云街道的阳光绿园小区迎来了六月的第一次全员核酸筛查。熟悉的采样地点排起了等待的队伍,大白们默契配合,路口指引、维持秩序、扫码、采样、登记,井然有序。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小区居民经历了40多次这样的筛查,如同上海1.3万个住宅小区一样。

这是值得铭记的经历,2500万人前所未有地投入社区生活。他们开始重新打量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居住地,它有多少楼栋,有多少户居民,居委会有几个工作人员,居民达成一个哪怕是再微小的共识需要多少条微信消息。

现在,上海已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他们也频频回顾,这段社区自治经历能够给这座城市留下什么?

居委会的“新”帮手,增添基层治理活力

时间倒回3月28日,上海分区封控的第一天,阳光居委会的办公室里已经忙碌起来,居委会顾书记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这是一个中型社区,常住居民约1000户,共3000人左右。由于封控等原因,居委会当时在小区内的可用人力仅有4名工作人员。

人力奇缺是封控期间小区居委会面临的第一大难题。根据公开信息,2020年上海社区工作者共计5.3万人,平均每一个社区工作者负责近500位居民。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的职责边界模糊,核酸检测、就医配药、物资保障、转运消杀……桩桩件件都需要快速完成。仅凭居委会几名工作人员,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图片说明:志愿者正在搬运物资

发动志愿者成为当时多数小区解决问题的方式。市文明办数据显示,自3月3日至3月31日12时,上海志愿者网新增注册志愿者就有近14万人。本轮疫情期间,徐汇区共计3万多人投入志愿者工作,社区陌生又熟悉的人群在两个月的全区封控管理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同时,问题也呼之欲出,志愿者的角色是什么?居委会如何与他们携手共进?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唐有财认为,危机下的社区志愿服务是居委会在常态化治理中不曾经历的新现象。疫情中,很多居委会未有效吸纳和整合这些志愿服务力量,导致出现了“冲突型”“排斥型”“对立型”“取代型”“疏离型”等各种关系模式,伤害志愿者积极性,影响公信力,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图片说明:志愿者正在工作

面对这个重要的问题,阳光绿园志愿者协调人完成了另一件事情——完善原有的楼组长制度,确保62个单元楼每一单元都有楼组长,每一位楼组长都在居委会建立的微信群组中。

事实上,在本轮疫情中,楼组长这个小杠杆发挥了大作用。在上海,楼组长是社区建设的骨干,也是社区治理的“细胞”和“触角”。一个热情、愿意奉献的老邻居,在社区事务的沟通协调中更具优势。同时,长远来看,疫情退去之后,年轻人终究要回到工作岗位,楼组长仍然是居委会的得力帮手。

图片说明:年轻的志愿者正在冒雨工作

充满活力的志愿者,是居委会和楼组长的最佳辅助。在居委会的领导下,阳光绿园的志愿者队伍迅速建起一套完整的组织和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上,在以往“居委会-楼组长”的体系中间增设“区长”,将小区分为六大片区,分区管理。每区设立正副两位志愿者负责人,统筹片区内的志愿者工作,协助楼组长完成工作。

3月29日,阳光居委会正式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短短两天时间里就召集了志愿者300多人。每个人的位置和分工都已明确,只要发挥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才智,就可以同大家往一个方向使劲。对于小区来说,这是最好的安排。

两支队伍、一股力量,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分区管理之外,阳光绿园还成立了两支专项团队。一支是负责快递配送等工作的“青年突击队”,另一支是协助核酸采样组。考虑到风险较高,两队人员相对固定,人数也有限制。按小区户数1000户左右来算,两个团队总人数控制在了100人左右,占总户数的10%。

这也意味着两支团队的任务更重,也更需要带头人。在阳光绿园,这样的带头人可不少,26号楼是志愿者最多的楼栋,60多岁的楼组长孙老师夫妇带头率先报名,党员朱晨发动一家三口加入志愿工作。疫情期间,这个楼栋一共报名了12位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党员。

图片说明:志愿者卸货、配送

保供物资关乎民生。封控期间,徐汇区大力保障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政府物资大批量送达,团购也在小区风靡起来,快递接触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高,突击队肉眼可见地忙碌起来。这时,另一支坚实可靠的力量在阳光绿园迅速集结,他们带动志愿者,发动更多人参与到了基层自治中。

小区建立了党员双报到群,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各个微信群召集党员,迅速把党员力量组织起来。很快,群里聚集了260多名党员。阳光居委党支部随即成立临时党支部,分散在3000余名居民中的党员有了方向,也有了集结的阵地。各个楼栋也建立起临时党小组,继续收拢党员。短短几天,小区484名党员全部进入党员双报到群。

图片说明:志愿者正在工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支部曾发挥重要的“助燃”作用。97年前,中共四大就在这片土地上召开,筚路蓝缕的“创业者”们将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如今,阳光绿园的这支临时党支部成为危机中“红色引擎”,唤醒身份认同,凝聚党员力量。

党员双报到大群成为社区治理的载体。突击队的人员相对固定,当任务增加需要临时扩容时,双报到大群的党员秒杀任务、进行补充。4月下旬,居民物资采购需求的上涨,快递消杀重要性凸显。小区启动了党员值班制度,每天三个班次,对进入小区的物品进行消杀、分拣,守好小区的大门,构筑起第一道防线。

图片说明:正在执行消杀任务的志愿者

在临时党支部,每一位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都有记录,党员群的共享文档更新着党员志愿者参与任务的次数和时长,群里还会发布志愿者一起战疫的视频和图片,激励每一个人。

一个个身影和名字铸成力量的象征。被大家爱称“黑胖子”的党员徐进财,一人承担3个角色,白天是核酸组成员,晚上是突击队队员,下午还时不时“客串”一下“双报到”执勤党员,成为小区志愿者形象代言人。曾经的“援鄂”志愿者医生邹海,在武汉入党,小区封控后,第一时间报名成为核酸志愿者,手把手教大家“大白”服的穿脱以及核酸注意事项,保证整个小区志愿者没有一例感染。

还有大学老师杨敏,全勤志愿者高原、徐逸之、许建伟……封控期间,党员志愿者配送政府物资和居民采购物资百余批次,转送居民快递数万件,累计重量两百余吨。这样一支队伍是小区基层治理的宝贵财富。小区有了更多可以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和智慧的居民,社区工作有了更多抓手。

共建社区共同体,重塑城市居民关系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这场战“疫”里,不允许有旁观者。面对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小区只要还有一个病例,还有一个楼栋封控,就不能掉以轻心。危机袭来,更需要所有居民的齐心协力。

阳光绿园呼吁每一位居民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来。随手拍下感人画面传播到群里的有心人,排队时看到老人、小孩主动让位的贴心人,听从指挥、不叫号不下楼、出门主动保持2米距离的居民,为了不再刷屏、主动亮出收款二维码的楼道团购统计者,主动在群内科普病毒防护和消杀知识的医护工作者……他们都是小区平稳渡过疫情不可缺少的力量。

封控两个月,每个人都失去了一部分私人生活,但也都收获了社区生活。阳光绿园居民曾筹办云上音乐会,吸引了1.5万人次的观看,点赞超过10万。许多居民在评论区感谢邻居、楼组长、志愿者、小区里的每一个人。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有居民在评论区写下“阳光明媚,爱满绿园”。这正是3月底居委会招募志愿者时发出的集结令。

图片说明:小区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重启之后,许多志愿者回到久违的工作岗位,但有些东西却长久地留了下来。日常生活里,邻居们互相开始打招呼,帮忙领取快递,分享各自的家乡美食,主动打扫楼道卫生,邻里关系仿佛开始回到过去。这是重塑城市居民关系最好的时候,也是精细化治理深入到城市肌理的契机。

6月10日,居委会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一发出,安静了几天的志愿者群迅速被激活,接龙中出现了那些熟悉的名字:朱晨、徐进财、徐逸之、许建伟……对于许多居民来说,阳光绿园不再只是自己居住的小区名字,更是大家共建的社区共同体。

阳光绿园作为上海1.3万分之一的小区,在疫情中建立社会动员体系的速度、方法、效率,无疑给我们启示。面对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最终才能形成共同应对危机的强大社会合力。

当车水马龙、喧闹繁华、人间烟火回来的同时,每一个上海人也更加期待,一个在防疫战中打怪升级的上海的归来。

作者:王旭
选稿:潘馨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