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打碗花
新民网2022-06-12 11:49:58

《诗经》里“我行其野,言采其葍”里的“葍”就是打碗花。

打碗花春末夏初开放。据考证,《诗经》里“我行其野,言采其葍”里的“葍”就是打碗花。“言采其葍”即采摘此花食用。打碗花确实可以食用,它的嫩茎叶可炒食、蒸食、凉拌、煮汤,花和根可入药。《本草纲目》里记载:“其花不作瓣状,如军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

常有人将打碗花误认成俗称“喇叭花”的牵牛花,但仔细看还是能分辨出它们的区别。从外形来看,打碗花的花冠比牵牛花小,牵牛花的直径一般是五六厘米,最大可达8厘米,打碗花的直径只有两三厘米,明显比牵牛花小一圈。打碗花一般以白为底色,饰以淡淡的粉红,而牵牛花除了白色,还有浅蓝、深蓝、紫红等色,花色较浓艳。打碗花的叶子小,呈三角状戟形,牵牛花的叶子较大,近圆形或宽卵形。打碗花虽然也喜欢攀缘缠绕,但攀爬能力远远比不上牵牛花。地栽的牵牛花,可以从墙根一路爬到屋檐,攀附在树木和电线杆上。打碗花却爬不高,大多只是伏地生长或缠绕在田里农作物的枝干上。

打碗花长在篱边地头,荒山野岭、海岸的沙砾岩上也常见它的踪影,花期从春到秋,甚至初冬时节也勉力开着。虽然是寻常草花,但自有一种质朴的田园风情。唐朝有位士子写过一首《睹野花思京师旧游》:“曾过街西看牡丹,牡丹才谢便心阑。如今变作村园眼,鼓子花开也喜欢。”日本俳句诗人松尾芭蕉的“捣米工,昼颜花下歇息待汗凉”这一句里,“昼颜”正是鼓子花。据说芭蕉原先俳句里写的是“夕颜”(葫芦花),但如果是傍晚开的葫芦花,那捣米工人要工作一天才能休息,用“昼颜”的话,午后他们就能忙中偷闲了,这似乎更符合芭蕉悲天悯人的风格。

因为“打碗花”这个名字,有些大人会吓唬孩子这花不能采,甚至不能碰,否则就会打破饭碗。虽然不足信,但这样略带恐怖色彩的告诫自有其深意。瓷碗是盛饭食的易碎品,而粮食是生活的根本,对饭碗的敬畏就是对劳作和生活本身的敬重。即便是温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成问题的今天,对草木取之有度仍然是一种原始的生存智慧和环保教育的重要内容。

下次看到野地里或者攀爬在城市灌木丛上的打碗花,不要再胡乱叫人家“喇叭花”了。如果喜欢,可以摘取一小段带花蕾的枝条,回家养在清水里。打碗花是爬藤植物,因此最好找一截高度适宜的细木枝丫,然后把打碗花绕上去,插在长颈小花瓶里。吸饱了水分的打碗花枝,一串小手掌似的绿叶很快就会恢复精神,支棱起来。盛开的打碗花过了中午就收拢憔悴了,但大小花蕾几天之内仍会次第绽放。那白中带粉的小花,有一种安宁自足的美感和乡野趣味。

(戴蓉)

作者:戴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