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血管好不好,摸脚背就能知道?
文汇2022-06-10 08:54:22

血管藏在我们体内,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奔腾的血液在其中流动。

它即便堵了,也看不见摸不着,但会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比如引发脑梗、心梗,甚至死亡。

那么,血管的好坏如何判断呢?摸脚背就能知道血管有没有堵塞?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

今天就来一起学习。

血管好不好摸脚背就能知道?此话有一定的道理。

脚背皮肤的温度和脚背动脉的搏动,不仅能反映下肢血管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示心脏、脑、主动脉等其他部位的血管健康状况。

由于下肢血管病变的症状较为典型,所以一旦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很可能其他部位也已出现相应病变。

如果大腿动脉和小腿动脉都正常,那么它们的分支足背动脉通常也是正常的,这时足背动脉是可以摸到搏动的。反之,如果足背动脉摸不到搏动,说明它的上级供血的血管出问题了。

如果上一级血管堵了,那么它下一级分支以及它分支的分支就会供血减少了……足背动脉位于身体最表浅位置--脚背,暴露面积大,最容易用手摸到。

因此,血管好不好,摸脚背可以初步判断。足背动脉位置在足背部正中最高点。

图源:作者供图

下肢血管堵塞有哪些症状?

下肢动脉是连接心脏和足部的“交通要道”。血液通过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流向下肢动脉的管道主要包括大腿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小腿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最后到达足动脉供应足的营养。

下肢动脉疾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数人一经发现就是比较晚期。出现“腿脚冰凉,走路腿疼”,不要总想着是“风湿、受了寒”或“老寒腿、关节炎” ,很可能是腿的血管堵了。

早期症状:发麻、发冷、发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症状;典型症状:以小腿肌群疼痛最常见,间歇性跛行,典型的“行走-疼痛-休息-缓解”的重复规律。

如何自测下肢血管有没有堵塞?

触搏动:足背动脉脉搏(足背正中最高点)很弱或不易摸到;走路休息之后,足背摸不到脉搏,下肢血管可能狭窄。

看颜色:平躺双腿抬高(45度)1分钟后,腿部皮肤颜色不一致;坐姿放下双腿后,如果超过30秒,可能已发生缺血情况。

摸热度:用手摸摸自己双腿(大腿和小腿)的皮肤热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热度较差的一条腿可能血管堵了。

颈动脉是人体最怕堵的血管?

颈动脉是全身血管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动脉血管,它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一段“交通要道”。从心脏泵血给大脑,需要通过颈动脉。

如果颈动脉长了斑块,堵塞了,随着动脉血流的冲击,斑块脱落入脑,脑血管就会堵塞,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可引起头晕、甚至脑梗死,脑卒中就发生了!

因此,从“交通要道”角度来说,颈动脉是人体最怕堵的血管。大脑70-80%的供血由颈动脉来完成。大脑要健康,颈动脉通畅最重要。

研究显示,我国每年250万新发脑卒中20%由颈动脉斑块导致,颈动脉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除了摸脚背,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摸”出堵塞?

图1. 脐周附近偏左侧,双手触诊(主动脉搏动);

图2. 腹股沟皱褶中点触诊(股总动脉);

图3.病人膝部轻微屈曲并放松,检查者拇指放在胫骨窿突,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深按腘窝(腘动脉);

图4.让病人大拇趾向上背屈,食指和中指触摸拇长伸肌腱外侧(足背动脉);

图5.触摸内踝后部(胫骨后动脉 );

敲黑板:找准位置,摸动脉;精准判断,到医院!

头胀困倦、吐字不清,四肢麻木,走路不稳,提示可能脑血管堵塞;

突发胸闷,呼吸困难,提示可能肺动脉栓塞,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胸痛、心绞痛,提示可能心脏冠脉堵塞,心梗甚至心源性猝死。

有哪些动作可以缓解血管堵塞?

除了健康饮食,运动可以缓解血管堵塞,快步走、多做一做伸拉胳膊和活动腿脚的动作。

另外,太极拳、健美操、广场舞等等适合自己的运动皆可;任何运动,都要坚持,才能有效预防疾病。

作者:陈思娇(中国医大一院 老年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题图源自 本报资料图

作者:陈思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