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神仙阵容”今晚再次集结!北京人艺《茶馆》上演70周年纪念版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06-09 20:44:00

6月9日晚,大幕拉开,老裕泰茶馆再一次开门迎客,沉寂了一个多月的首都剧场也迎来了纷至沓来的观众们。为了给北京人艺庆生,此次70周年纪念版《茶馆》集结了该剧第二代演员的最强阵容,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何冰、吴刚、龚丽君、冯远征等演员悉数亮相,既是一次人艺家人的回归聚首,也是一次久违的舞台盛事。

99版老演员的最后一次聚首

“从1999年到现在,我已经演了356场了。”作为王掌柜的扮演者,梁冠华是观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茶馆》当家人,而这部戏对他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茶馆》本身就是北京人艺的传家宝,从第一代演员起就集结了一批最能代表人艺风格和艺术水准的演员,我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把人艺精神传承下去,也就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淋漓致尽的表现。”

这种细致入微不仅体现在他的表演上,就连他身上那件戏服,都有门道。“我从1999年开始就一直穿这件戏服,因为只有把新衣服穿成自己的,才能演出角色的味道,包括我脚底下这双鞋,之前因为穿断了底子换过一次,现在这双也穿了四五年了。”他听说,有些看过老版演出的观众说他和于是之的王掌柜“各有千秋”,“这已经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了。”

“北京人艺每年都要庆生,今年是大日子,所以大家都是以最饱满的热情、激动的心情,来参加这次《茶馆》的演出,这是我们的镇院之宝啊。”吴刚坦言,此前虽然因为疫情不确定能否线下演出,但所有的演员都如期回来排练,随时准备与观众见面。他说,演《茶馆》的时间越长,对每个角色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入。但即便如此,吴刚仍觉得自己和第一版的唐铁嘴有差距:“老先生们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知道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举手投足,而我们只能通过看资料,学习老先生的表演,不断去接近人物。好在演了这么些年了,也算是经得起观众的检验。”

秦二爷的扮演者杨立新作为复排执行艺术指导,他眼中的《茶馆》代表了这家剧院的发展,“有历史和现在就能看见未来,所以现在我们演《茶馆》要能有当年的传统和现在的风采。”“常四爷”濮存昕称《茶馆》是人艺的“家底”,是观众记忆的符号:“我们这次演出与平时不太一样,就像一次满汉全席。”何冰饰演刘麻子一角,随着年龄增长,他对这一角色也多了很多新的理解,“我们对熟悉的经典,还需要再去审视。如今拿起剧本,发现还有很多不知道的,深藏在剧本中,不能忽略。”康顺子的扮演者龚丽君由衷觉得人艺走过70年真的不容易,“我们也要像前辈一样,多种树,种出一片森林,为后辈遮凉。”

“北京人艺70年,上演过360多部作品,《茶馆》是看家戏,它传承了北京人艺的精神。”冯远征认为,给剧院庆生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作品说话,这也是选择《茶馆》在院庆日上演的重要原因。“这一次我们把99版的老演员都请回来了,这也是全体演员的最后一次演出了,明年再演《茶馆》,可能有些人就不参与了。因此这次的70周年纪念版也是希望留住一种美好。”

一批退休老艺术家回归舞台

为了突出纪念主题,此次《茶馆》中,一批已经退休的老艺术家再度回归舞台。他们既难忘前辈教导,又对后辈充满希望,更感慨于人艺如今的发展。

今年在人艺舞台上迎来从艺50年的李士龙在剧院70周年之际回归出演李三这一角色,格外有意义。他坦言深爱这个舞台:“老一辈树立起来的这块招牌,现在希望年轻一代去继承,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这片舞台。”

庞太监的扮演者严燕生再次回归舞台,他最大的感受是“熟悉”,“都是我的老搭档,我一下子全都回忆起来了。”同时,剧院的日新月异也让他觉得年轻人们赶上了好时候:“看到新剧场、新的人才,真是欣慰。”

近年来在电视荧幕上塑造了众多观众喜爱角色的李光复也再度扮演剧中巡警、方六等角色。他回忆,自己1978年在《茶馆》中演的角色即使一句台词也没有,仍然创作了人物小传,人艺的创作态度让自己受益至今。“每一个时期演,有每一个时期的认识,这里面带着自己的生活态度。”

“庞四奶奶”杨桂香这次专门为了纪念演出退休十年后再登舞台,她无限感慨:“我19岁进人艺,20多岁进入《茶馆》剧组,到现在快40年了。我忘不了上一代老艺术家们告别演出的场景,忘不了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教导,人艺70年了,我真的很想他们。”

濮存昕期待80周年院庆再排新版

看到同台的这些老艺术家,大家也不约而同地开始思考“换代”的话题。

“这次好多老同志都来了,他们花白的头发在舞台上就是一种形象,就有一种厚重感。虽然很多角色已经是年轻演员在接了,但真正换代,可能还要期待80周年院庆再排新版。”在濮存昕看来,《茶馆》是北京人艺的一扇窗口,让一代代观众看到人艺走过的历史。“观众陪着我们演到今天,之后就是如何尽量往下传的事。”他的心得是,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就先不要改。“我们当时确实试着想改,改布景,改剧本结构,但觉得还不够完整,05年又改回来了。”

梁冠华感慨地说:“我还有两三年退休,小濮、杨立新已经退休了,所以《茶馆》确实面临着一个急迫的传承问题,希望能选择剧院最好的阵容,把它继续演下去。”至于如何培养年轻演员,吴刚认为,还是得多让年轻人跟着老一辈一起演戏,让他们亲身感受老先生对人物的理解和诠释,“慢慢就会入道。”

值得一提的是,6月12日北京人艺院庆日当天,《茶馆》将首次实现8k录制,高清实时直播,线上观众将与现场观众同步收看。冯远征说:“这是基于此前疫情防控的考虑,也是给喜欢北京人艺、喜欢《茶馆》的观众送上的一种福利。其实,无论是在剧场里看戏,还是通过网络直播来看,都是一种幸运”。

作者:李俐 方非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