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从《红楼梦》到奥运会,2022全国高考作文怎么写?专家:难度适中,有新启发
东方网2022-06-07 16:44:02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6月7日报道: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除了因疫情延 

期的“上海卷”考题将在一个月后揭晓,各地作文题目可谓“各有千秋”。上海师 

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刘畅副教授在接受东方网专访时表示,整体上今年全国高考的 

作文题难度适中,和去年相比难度相差不大。大部分材料作文的题目和现实生活联 

系比较紧密,考生在写作时基本能够从自己的生活找到抓手。

同时,刘畅也指出,这次的各地作文材料跨度较大,从古典名著、围棋术语到奥运 

会,“命题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特别是全国甲卷的设计比较新颖。高考应该要有更多的课内内容,特别是统编版高中教材中出现了整本书阅读板块,考试测评怎样对接这部分内容,甲卷的题目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为沁芳 

亭题名的一段情节。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 

,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现在统编 

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有整本书阅读板块,其中包括了《红楼梦》。”刘畅指出,这一题将整本书阅读与考试联系起来,令人眼前一亮。

“可能有的考生看到有关《红楼梦》的材料就觉得很难,其实题目已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 考方向,提示学生可以从模仿、借鉴、创新的关系入手。”刘畅表示,“这题其实 和有没有看过原作没有太大关系。当然,阅读过原作的学生会对材料理解得更透彻,也更有利于他们写作,但即使没看过原作,学生依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如处理问题的时候,究竟是直接套用知识、经验更有效,还是针对具体的情境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更有效。可能很多同学在平时的训练里就写过类似话题。”刘畅还提示,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题干提到这三种方式会产生不同效果,实际上蕴含着比较关系,而它们也并不一定有绝对的高下之别,所以立论有一定的开放性。

全国乙卷的题材为《北京:双奥之城》,要求考生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下

感受与思考。刘畅认为,与甲卷相比,乙卷给的材料更清晰,“对学生来讲可能更好下笔,材料里的图表和题干的表述都比较明确。”但这一题落笔虽易,要写好却比较难。“如果要写好,切入点就要小一些,不要空发议论。”刘畅指出,“跨越,再跨越”的题目和材料给出的事例都比较宏观,考生可能会受此影响,长篇大论地写套话,但实际上最好能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出发,结合身边的事和个人的感受来谈“跨越,再跨越”的问题。

全国新高考Ⅰ卷从“本手、妙手、俗手”三个围棋术语取材,同样也属于“第一眼 

惊慌”型命题。“看到围棋术语可能有的同学就慌了,其实材料还是很明确的。本手可以指事物的一般规律和普遍方法,妙手可以指创造性、特殊性,俗手可以意味着很多人基本功不扎实,却空谈创新。”刘畅表示,这个题目可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角度来写,即只有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也可以从基本功与创造性的角度来写,如“读书破万卷”可以看做是本手,“下笔如有神”则是妙手,不勤奋读书而空谈妙笔生花自然就是俗手。“妙手和俗手是相对的,是成为妙手,还是成为俗手,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本手。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注意这三个概念的关系,不能只谈其中一点。”

全国新高考Ⅱ卷则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主题,思考“选择•创造 

•未来”。“我个人认为这一题是比较难写的。”刘畅说,“看上去好像很好落笔 

,但其实不管是材料还是题目,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立足点。”刘畅表示,选择、创造、未来这三个概念比较宏观,要将它们落实到作文里是比较困难的,想要运用好所给出的材料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写得空洞。

今年北京卷分为“微写作”和“作文”两个部分。微写作要求不超过150字,三个 

题目任选一题,包括撰写招新启事、设计核酸检测点标志并写出设计理由,或者以“像一道闪电”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微写作的设计比较新颖,里面第一和第二题都是应用文写作,而且应用性比较强,第三题是抒情文或小诗的写作。这恰恰是以往写作教学和大型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少的一部分内容。”刘畅评价道,“北京今年微写作的三个题目对于未来的写作教学也有比较积极的启示。”

北京卷的作文题也是“二选一”模式,或聚焦对学习的理解,或讨论网络时代、疫 

情期间的“在线”经历。“题目一的《学习今说》难度更大一点,这个题干虽然给出了提示,学生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等方面来谈,但对高中生而言,以他们现在的阅历、经验,要把‘学习’的内涵想清楚还是比较难的。题目二属于学生比较

熟悉的领域,特别是今年的考生,更应该有自己的感受。”刘畅提示,题目二不要写得太琐碎,“应该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如在线学习阶段某件有趣的事或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有聚焦点,有真情实感,不要写成流水账。”

天津卷的题目则围绕“烟火气”。“里面提到要珍惜和守护烟火气,然后也需要奉 

献和担当。”刘畅指出,珍惜、守护、奉献、担当这几个词可以成为考生写这篇作 

文的切入点。“特别是现在正在疫情中,如何去守护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在日常 

生活中奉献担当,这其实很有现实意义,对学生而言,他们应该也有自己的生活感 

受。”

浙江卷的题目聚焦各行各业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开拓创新。刘畅强调,这一题的地域 

性很强。“这道题立意很好,但材料对考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从材料来看,好的环境造就了优秀的青年人才,优秀人才又为时代做出巨大贡献。所以,我觉得, 从环境与人的关系角度去写可能会好写一些。”刘畅提示,材料本身和中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大,“学生不一定意识到第一段所提到的人才工程为青年人才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可能只注意到第二段青年人才的开拓创新。这样一来,他们的文章实际上只是对第二段内容的回应,第一段材料被忽视了。”

作者:傅文婧
选稿:王珂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