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全球私募信贷加速“东游”,贝恩资本第二支亚洲特殊机会基金完成超20亿美元募集|独家
第一财经2022-06-07 10:29:26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私募投资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7日宣布完成募集第二支亚太地区特殊机会基金(Special Situations Fund)——贝恩资本特殊机会亚洲基金II,该基金总资本承诺超20亿美元,由此成为迄今为止亚太地区最大的特殊机会基金。至此,贝恩资本旗下特殊机会投资平台投资于亚太地区的专项资本已达近50亿美元。

贝恩资本亚洲负责信贷和特殊机会投资的董事总经理蔡启华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伴随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影响,私募信贷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私募资本青睐亚洲(来源:第一财经记者葛唯尔摄)

加速东游

伴随亚洲企业对更灵活和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不断攀升,大型私募股权基金和投资公司正加速“东游”,积极布局亚太市场,相继推出专注于亚洲的私募信贷基金。

5月25日,KKR宣布,旗下首个专注于亚太地区的信贷基金——KKR亚洲信贷机会基金(KKR Asia Credit Opportunities Fund)完成筹集资金11亿美元,为亚洲企业提供非银行融资选项。KKR表示,该基金得到了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和私人投资集团等投资者的大力支持。据报道,主要投资标的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

此前有报道称,黑石(Blackstone)正在寻求将其亚太地区私募信贷资产扩容十倍,从去年四季度承诺的5亿美元扩大到至少50亿美元,以满足亚洲市场对此类融资需求的不断增长。黑石于2021年开始在亚洲积极布局和投资其私募信贷业务,作为少数几家可以为单笔交易提供超10亿美元的私人贷方之一,正在寻找包括生命科学技术等高增长领域的大规模交易项目。

黑石信贷业务亚太地区负责人马克·格伦加里(Mark Glengarry)预计:“亚洲私募信贷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呈指数级增长。”

亚洲市场机遇

根据另类资产市场行业研究公司Preqin的统计数据,2021年专注于亚洲的私募信贷基金募集资金总额为91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融资规模不到4.5%。同期,北美地区和欧洲募集资金额分别达到1299亿美元和638亿美元。

“在亚洲,每一美元信贷资本中,80美分来自银行,这一比例远高于北美和欧洲。”KKR 亚洲信贷主管迪拉德(Brian Dillard)表示,亚洲经济的高增长和繁荣之下,也产生了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和可用融资间的失衡。

有分析认为,融资需求缺口俨然成为私募信贷市场在亚太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后疫情时代亚太经济重启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面临的融资挑战显著。介于私募股权和银行贷款之间,私募信贷为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往往较银行贷款更具灵活性,且避免了部分初创企业引入私募股权稀释创始人股份的顾虑。与传统私募股权的高风险高回报相比,私募信贷的风险回报相对稍低,单个项目现金流周转期限也相对较短。

蔡启华表示:“过去几年,中国消费需求升级带动了物流基建和数据中心的发展,催生了大量资金需求,传统融资渠道却只能满足部分资金需求。”

他举例称,伴随服务业成为中国GDP增长的最大引擎,电商领域、科技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将持续高增长势头。与此相关的新地产经济,包括物流、数据中心和商业园区,对资本有着显著的需求。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蔡启华表示:“中国私募信贷市场的春天已在不远。”

穆迪提醒美国私募信贷市场风险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伴随主流银行从风险较高的企业贷款中撤出,私募信贷投资者逐渐成为该市场的替代资金来源之一。Preqin的统计数据显示,伴随投资者寻求更高的收益率,2017年以来全球私募信贷市场持续扩展,规模已增至超1.2万亿美元。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估计,北美的私募信贷市场规模已达1万亿美元。与此相比,银团贷款市场规模为1.4万亿美元。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美国的私募信贷市场已发展扩张成为具有更广泛借贷能力的市场,为中型企业提供并购和再融资的增长机会。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投资者风险厌恶加剧导致美国高收益债券和贷款发行量急剧下降。”诚然,穆迪在报告中指出,虽然私募信贷机构在融资市场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与私募股权背书的投资组合公司间存在的高度关联且不透明的关系,恐为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带来潜在系统性风险。

作者:葛唯尔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