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型号中的“新鲜血液” 火箭青年的“青春修炼手册”
中国新闻网2022-06-05 12:38:00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题:“老”型号中的“新鲜血液” 火箭青年的“青春修炼手册”

作者 马帅莎 董佳莹 许银翠

6月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火箭”)再传捷报。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长二F火箭自首飞以来共成功执行9次载人发射任务,箭无虚发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航天青年的传承和坚守。

长二F火箭立项研制至今,已历经30个春秋。作为一枚“百发百中”的“老”型号,它的设计团队中却有将近一半的人员为“80后”,其中“90后”的年轻设计人员达到20%。

“我们为所有需要上岗的新人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培养方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二F火箭副总师刘烽说,设计团队每次在试验队中设置5至6个年轻队员作为学习岗,安排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从设计仿真、测试判读、风险识别、指挥协调等各方面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

这种“老带新”的培养方式,既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又能够为后续空间站任务的高密度发射储备“新鲜血液”,缓解人力资源紧张。

一院长二F火箭动力总体设计师王楠和熊天赐就是这样一对师徒。“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对长二F火箭来说,对失败零容忍。更需要老同志用丰富的经验言传身教,帮助我们提前识别风险,少走弯路。”谈到比自己年长18岁的师傅时,自诩为型号“新手”的熊天赐说。

“老”型号中的“新鲜血液”,不止包括像熊天赐这样的“90后”新人,还包括一院长二F火箭逃逸安控总体设计师秦瞳这样参加过多次型号发射任务的“老新人”。

2016年以来,秦曈就开始负责长二F火箭型号总体工作,参加过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但是近3年因任务需要,他被抽调到其他型号队伍,今年回归长二F火箭团队的他仍然要面临严格的出征前考试——“你说我听”。

有人戏称,这场考试的难度“堪比毕业论文答辩”。两总等型号队伍的“老前辈”会针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重点环节现场提问,“新人”们必须对答如流,不通过的不能参加任务。

“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否则谁敢把人命关天的任务交给你?”一院长二F火箭总指挥荆木春,是“你说我听”的资深考官。被问到为什么给大家安排这样一场考试,他说:“再紧张也不能出错,再谨慎也难免出错,我们确立一系列可靠性保障措施,就是要相互监督,确保万无一失。”

“90后”王之平是一院长二F火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指挥,此次任务是他第三次独立担任分系统指挥,虽然是一名“老同志”,但面对载人航天,他始终以新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来到发射场后,火箭进入地面试验阶段。每次试验之后,均需要对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判读。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是长二F火箭特有的系统,是中国现役火箭中独一无二的,其参数判读方法无从借鉴,参数数量亦是庞大繁杂。

本次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的参试人员中,有两位同事是第一次参加发射任务。王之平作为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指挥,为了保证两位同事每天的工作能一次做对、一次做好,他每天晚上都会召集“新人”开展“双想”活动,一方面仔细“回想”当天的工作内容,如果有疑问就开展讨论和排查,另一方面提前“预想”第二天的相关工作,明确需要注意的内容,提前与相关人员沟通。

测试进行前,两位同事准备的状态他都要亲自再检查确认一遍;测试完成后,同事判读的数据他也要亲自再判读一次。他时常跟同事讲:“干好咱们的工作,首先要做到两点,第一是不要‘相信’别人,自己岗位的工作,即使别人检查了,自己也要认真确认一遍;第二是就得‘麻烦’自己,再麻烦的事情,也要对照文件一条一条地做到,不能想当然。”

在长二F团队“老带新”的优良传统下,既充分发扬了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又培养多名“新人”成为骨干,“新鲜血液”的注入使“老”型号焕发生机。(完)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