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甜咸之争出结果了!正确吃粽方式
上海黄浦2022-06-03 17:42:3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划龙舟、挂艾草、戴香囊……

这些都是属于端午节的“仪式感”

而端午节最让人放不下的

大概就是这一口糯糯叽叽的粽子了

图片

“咸党”的完胜!

“甜咸两党”当然不会放弃对粽子的争夺,不过这一次,用大数据说话:2022端午消费趋势数据显示,5月中旬至下旬,粽子销量环比增长超440%,咸粽占据主导优势,咸粽/甜粽的销售比例约为4:1。

图片

据《2022京东超市新口味粽子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今年端午节前,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4倍。

图片

饿了么的数据也显示,肉粽、蛋黄肉粽依旧是最受欢迎的粽子,占整体销量的一半以上。

粽子口味也在“卷”!

除了甜咸之争,今年粽子的口味也很“卷”:折耳根粽、小龙虾粽、鲜花玫瑰粽、蒙古奶酪燕麦粽、青花椒卤肉粽、牦牛肉川卤粽、蒜蓉小龙虾粽、排骨干贝粽、虾米香菇粽、香煎芋头鲜肉粽……各种口味的新品粽子,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图片

小龙虾粽

图片

螺蛳粉粽

据京东的数据显示,购买新口味粽子销量环比增幅超5倍,在口味选择上,男性购买咸粽居多,女性则更偏好甜粽。

从新口味粽子销量来看,广东尝新的群体更大,北京和江苏紧随其后。而从各省的新口味销量占比粽子总销量来看,新口味粽子对北方人的诱惑力更大,特别是山东、北京、河北等地。

各地吃货们对于粽子的偏好也极具地方特色,广东的蛋黄鲜肉粽、北京的黑芝麻核桃粽、湖北的桂花蜜藕粽……可谓是完美匹配!

粽子吃法又更新了!

所谓好看的粽子千篇一律,有趣的吃法万里挑一。今年的粽子,能怎么吃?重庆人给出了新解法:涮火锅!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发生在重庆倒也毫不违和,毕竟,没有什么是重庆火锅涮不了的!

图片

麻辣鲜香的红汤将糯米包裹后,融合出了全新的口味。火锅爱好者已经坐不住了!

图片

有火锅就有懒宅福音的自热锅,有涮粽子,自热粽子也不会缺席。虽然目前的口味基本都是传统的肉粽或者红枣粽,不过胜在操作便捷,只要按说明打开发热包注水后,不出15分钟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粽子。

粽子怎么吃才能营养又健康呢?

图片

粽子馅保证“四少一多,杂粮为主”

包粽子时,掌握“四少一多,杂粮为主”的大原则,即少油、少碱、少糖、少盐、多膳食纤维。在原料选择上,增加粽子的纤维质、膳食纤维含量或将糯米混加普通大米。

主料糯米以部分杂粮取代,如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等。一方面,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另一方面,增加纤维质含量,促进胃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更有益于健康。

图片

肉粽因咸香扑鼻也非常受人们喜爱,但其缺点是饱和脂肪含量高,若能多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肥肉则更佳。

豆沙粽一般热量较高,因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豆沙粽多经动物油脂炒过,热量可谓数一数二。最好以植物油取代动物油脂,可降低粽子的热量。

粽子趁热吃、睡前不宜吃

食用时,粽子要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粽子应趁热吃,加有油脂、肉类、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凉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应确保烧熟煮透。

正常成年女子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子最好不要超过5个。老年人和儿童应适量减少。粽子属于主食,三餐均可食用,早餐甚至更合适。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方便。

吃粽时,应搭配蔬菜、水果,如凉拌青菜、水果沙拉等,缓解胃肠道不适,促进胃肠道蠕动,最好不要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建议搭配时令蔬菜,餐后来份水果,因为粽子一般只提供6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和油脂。

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如西瓜等。

粽子并非“老少皆宜”

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人群: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患有心血管病人群:肉粽和猪油豆沙粽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老年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如果一定要吃,尽量选择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和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吸收。

患消化系统疾病人群: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过于油腻的粽子,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胀气,使疾病加重。另外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患者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太油腻的粽子,这是因为这几类粽子脂肪、蛋白质含量高,会加重病情。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