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一吹冷气就生病的原因找到了!为何总有人“怕”吹空调?答案是……
上海徐汇2022-06-03 08:05:06

夏天到了,热浪一波接一波来袭,不少人用上了风扇和空调。

但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厌恶”冷气、“害怕”吹空调,有些人会在凉爽的空调房里裹着厚重的长衫,甚至还有人会出现一吹空调就不舒服的感觉。

这是怎么了?

中国人普遍更“怕冷”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相比愿意吃冷食、吹冷气的西方人,中国人普遍更“怕冷”一些。

一方面,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关,另一方面则与饮食习惯较为密切。

一般来说,西方人饮食以肉食、奶酪为主,体质一般偏热;中国人吃谷物、蔬菜较多,体质偏寒。

《2017年度国民体质辨识报告》指出,除平和体质(正常体质)外,我国居民阳虚体质占比最大(16.4%)。

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就会出现怕冷、四肢不温、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大便不成形等问题。

除了上述因素,如今我们周围的环境、工作、生活方式等,同样造成了人体阳气的衰减,因此,许多现代人都有阳气不足的问题。

这也是很多人在夏日出现“怕冷”的原因。

6件事拯救怕冷的你

我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没有太阳,也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在人体内,阳气也同样重要。

怕冷的人常做下面6件事,保护阳气,强身健体——

1、晒太阳

在上午紫外线不太强的时候,大家可以适当地晒晒太阳,尤其是后背,因为身体诸多阳经行走于后背。

2、泡泡脚

晚上睡前用温热的水泡脚,既祛除因为吹空调带来的寒气,又解乏,使全身舒缓放松,有利于睡眠。

3、动一动

定期做各种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八段锦,易筋经、健身操等,有助于人体气血循环及阳气生成。

4、喝姜水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在夏季每天晨起饮用一杯生姜红糖水,有助于阳气升发。

5、常艾灸

时常艾灸腹部的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位,腰背部督脉的穴位,有助于振奋人体阳气。

6、贴肚脐

取六七颗花椒,一颗桂圆肉,加一点艾绒,一起打碎,搓成一个小球,晚上入睡前放入肚脐中,用胶带封住,起床后揭掉并洗净肚脐部。

花椒驱寒除湿,桂圆补血,艾绒乃纯阳之性,共用可补阳虚。

伤阳之事要少做

勿吃生冷寒凉食物。

勿过多食用水果。

勿过度节食减肥。

勿滥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中药。

勿熬夜。

勿久坐不动。

勿长期大量出汗。

夏季空调怎么吹?

合理地吹空调有助于体感舒适,错误地使用空调或可导致面瘫、感冒、颈肩腰腿痛等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空调呢?

1、26℃最适宜

即使室外再炎热,室内的空调温度也不宜设置太低。

一般成年人在空调房内最适宜温度为25~26℃,体弱者27~28℃,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8℃。

2、空调风往上吹

开空调时,冷空气向下沉,因此风最好向上吹,避免冷风直吹身体。

3、进屋10分钟后再开空调

出了一身汗,回家马上打开空调猛吹,此时毛孔完全打开,还来不及闭合,容易让体温急剧下降,诱发感冒等病症。

因此,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室内,应至少10分钟以后再开空调。

4、每隔一段时间开会儿窗

开空调会使室内空气变干,并且由于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容易让人鼻塞、喉咙干、打喷嚏等。

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下的人,为预防皮肤干燥、喉咙干痒,应多喝温水。

5、身体弱,早晚别开空调

有关节炎、风湿病的老人,发育不完全的小孩以及孕妇等身体免疫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少用空调。

尤其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应多到户外做些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对于很多家长顾虑是否该给孩子使用空调的问题,专家表示,孩子房间可以开空调,但温度要保持在26℃左右。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对着头部猛吹空调,出汗、醉酒、洗头后也不宜立即吹空调。 

选稿:吴梦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