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封面有数丨这届年轻人开始琢磨动手包粽子了,端午节前粽叶销量涨幅超过粽子
封面新闻2022-06-02 18:38:24

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 雷强 欧阳宏宇

进入6月,各地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端午的气氛也日益浓厚。5月中旬开始,电商平台粽子相关商品销量持续走高。6月2日,美团、叮咚买菜、拼多多等平台纷纷发布端午消费数据,数据反馈出了当下年轻人过端午的新趋势。

美团数据显示,相比往年,粽子原材料如粽叶、粽绳、糯米等,最近两周搜索量、销量均有较大涨幅。作为贯穿中国南北的传统美食,粽子是端午节日里必不可少的角色。居家期间,许多消费者早早开始采购原材料。相比4月中旬,粽叶搜索量增长5.5倍,粽绳搜索量增长3.6倍。实际下单的消费者更多,粽叶销量增长7.5倍,粽绳销量增长13.5倍。

家住北京朝阳的刘女士刚学会包粽子。“看到美团上有卖粽叶的,6块钱一包,忍不住下单试一试,一看就会,一学就废,第一天反复看视频学习,两小时就包了6个。”刘女士下单了50片粽叶、30根粽绳、2斤糯米,以及半斤五花肉。最后包了20个,算下来一个成本3元。她总结,第一次包粽子,卖相差点,味道不错,“这次买的干粽叶,下次试试新鲜的”。

哪里的人最爱包粽子?数据显示,过去两周粽叶、粽绳和糯米销量TOP3城市中,北京出现三次,上海出现两次。具体来说,北京人最爱购买粽绳、粽叶,仅在糯米排行榜中,落后上海屈居第二。而从粽叶、粽绳和糯米的销量增速来看,华北和云贵地区遥遥领先,三四线城市成为主力。以粽叶为例,河南驻马店、山东聊城、四川广安的销量增速,甚至达到了100倍以上。

今年粽子口味不断创新。除了常规的五花肉、咸蛋黄粽外,一些平台依据四川人的饮食习惯,独家定制了折耳根泡椒肉粽、香菜牛肉粽子等,将本地特色一网打尽。

“这几款粽子的研发思路并不是随意混搭,而是迎合四川口味的同时,反复测试,尽量做到好吃。”盒马工坊采购何艳红表示,以折耳根泡椒肉粽为例,为了减少鱼腥味,特意加入了泡椒。同时,专门选用折耳根根茎,切成小段,让其在煮熟之后保留折耳根的香味。数据显示,盒马工坊粽子5月上市以来,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0%,成都的定制粽子贡献巨大。

你以为折耳根粽就已经很夸张了吗?不,叮咚买菜数据显示,今年平台上的新奇口味粽子大幅增加。自有品牌蔡长青今年就推出了一系列不同口味、不同特色食材组合的创新粽子。比如黑松露云腿粽里裹的是一片10g左右的云南乌金猪做成的厚切云腿,搭配意大利黑松露调味酱,中西结合;同样真材实料的还有手抓鲜排骨肉粽,包裹着一整根大肋排,酥嫩易脱骨,东北糯米浸满酱色,消费者都直呼过瘾。

不过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很多传统口味和食材的粽子往往热量很高,吃起来颇为顾虑。今年还出现了轻食粽子,很多注重轻食健康的年轻用户会选择无油、清甜不腻的银杏果赤豆杂粮粽,来满足自己对传统节日的参与感。“轻食粽子”包括西瓜籽仁、薏仁、莲子、花生仁等在内的7种谷粮。

大部分消费者通过外卖平台或者即时零售平台点粽子时,也会通过电商平台为远方的家人朋友送去端午礼盒。“和其他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端午消费除了买粽子、咸蛋外,购买黄酒、黄鱼的比例也比较高。”拼多多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江浙沪一带,有端午吃“五黄”的传统习俗,即在端午节吃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酒五种食物,祛五毒、增健康。平台数据显示,近半个月以来,平台上海保供48小时专区粽子销售火爆,环比增长270%。同时,“五黄”中的黄酒、咸蛋、黄鱼销量涨幅明显,环比分别增长40%、38%、28%。

在粽子咸甜之争上,订单数量显示,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是坚定的“咸口爱好者”。48小时达专区销售数据显示,以肉粽为代表的咸粽订单量占总销量的75%,豆沙粽等甜粽占15%,咸粽销量是甜粽的5倍。

在粽子礼盒订单中,异地订单占总订单量的32%。粽子销量最高的5个城市分别为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嘉兴。在粽子礼盒选择上,五芳斋、真真老老、三珍斋三家老字号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