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夏天宁可不吃水果,也不能碰这种“伤肝果”!
上海徐汇2022-05-29 13:44:03

水果香甜可口,正适合夏季胃口不佳的人食用。


不过,水果好吃归好吃,但这种水果,最好一口都不粘——


图片腐烂的水果不能碰图片


夏季气温高,水果腐烂的速度也会变快,不少人觉得这种“坏了一点”的水果扔掉可惜,就削掉腐烂处继续吃。


甚至还会有人为了实惠,专门购买这些“带伤”水果,殊不知,我们省的是钱,消耗的却是健康!


据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出现霉斑的水果中会滋生真菌毒素,常见的有展青霉素和黄曲霉素。


前者摄入会对肠胃产生刺激,后者则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


虽然腐烂的部位已经被剜掉,但水果中含有的大量水分,或许早已把这些有毒物质“运输”到了水果的全身各处。


这两种“烂果”可以吃


1机械性损伤


水果因磕碰、挤压所导致的损伤,如伤口新鲜未腐烂变质,短期内是可以吃的,不会有健康风险。


2低温冻伤


水果放到冰箱中储存时,若储存温度过低,也可能会导致水果变软、发烂。


但这种冻伤通常也不存在微生物繁殖,抓紧食用也是比较安全的。



这四种“果”也要远离


1“果核”最好不吃


一般水果中都会有果核,在吃的时候我们会注意避开,但榨汁的话,有些人偷懒会直接连核带籽一起打。


不过,有些水果核、水果籽暗藏毒素,大家还是需要了解一下的。


如苹果、杏仁、李子、梅、桃等水果,果核和种子里含有氰苷,水解后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


虽然核的毒性并不高,偶尔咬碎一两颗并不会中毒,但对于身体较弱的老人、小孩及患病者,最好不要吃。



2鲜榨“果汁”要少喝


一盘水果放在那儿,三天都吃不完。一旦榨成果汁,三口就下肚了。


这样看似健康方便又营养,但实际上,这杯果汁与糖水也没什么两样。


新鲜水果被榨汁的过程,本质上属于精细化加工,其中的糖分会被大量释放,一些有益健康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


如果在榨汁后再滤掉果渣,还会大大降低膳食纤维的含量,对于健康人群来说的益处就不大了。


因此,除了有咀嚼或吞咽困难,以及在饮食上有特殊要求的人群外,其余人最好嚼着吃水果。



3水果“果干”要少吃


果干方便携带又美味,是很多人必备的健康零食。


但是,果干不能代替水果。


因为,果干中的糖分含量极高,热量也高,非常不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


新鲜水果是人体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而果干中的维生素C含量几乎为零。


如果经常用果干代替水果,会造成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对健康不利。


更何况,我们很容易在市场购买到一些包装华丽的“伪果干”,它们可能是糖渍蜜饯或者用含硫的化学品熏制脱色而成,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图片


4“打蜡果”要鉴别


为了保鲜,一些水果上市前要清洗、打蜡。


打蜡可以使果品外观更加鲜亮,同时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外界微生物入侵进而延长水果的保存期。


按规定,给水果打的蜡必须是食用蜡,这种蜡对人体无害,而且不难清洗,用温水或淘米水就能洗掉。


但有些不法商家可能违法添加的工业蜡,工业蜡中含有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鉴别方法:在挑选时,可用纸巾擦拭水果表面,如能擦下一层淡淡的红色,则可能是工业蜡,最好不要选购。


选稿:王隽涵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