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一周记丨我们就这样说定了
上海黄浦2022-05-28 17:03:48

5月24日,见证了49个联手抗疫日夜的世博足迹馆定点医院闭馆;同一天,已经平安返回兰州的山河救援志愿服务队总队长贺兴盛和他的战友们,出现在与黄浦的视频连线中,回忆起在上海奋战的点点滴滴;5月25日,云南省援沪医疗队最后一批队员踏上归途……

来时无畏,归去无恙。逆行出征的援沪勇士们,在这场难忘的大上海保卫战中,经历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我们就来说说这个5月吧。

5月1日劳动节,开平路立体方舱。来自云南医疗队的22楼护士长陈玉兰,收到了最让自己看重的奖赏——一群患者的感谢:“陈护士长对待我们就像对待家人。”

5月4日青年节,带给兰州山河救援队“小妹妹”魏倩的节日“礼物”,是让她在光线不好的弄堂里重重摔了一跤。一个多月时间里,“兰州山河”累计开展环境消杀2100余万平方米,就是在这样的“摸打滚爬”中完成的。

5月8日母亲节,凌晨3:10,第四次出征的江苏援沪应急采样队队员王娟结束一天的战斗,和战友们回到了隔离酒店,开始给儿子写信:妈妈答应你一定会保护好自己,你也要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

5月12日护士节,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平路方舱医院八片区护士长张海燕,跟往常一样,在包裹严实的防护服里,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管理,负责对感染者的日常照料,然后是消杀、发药、发餐……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从未来过上海的兰州山河救援队队员童志毅,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亲近”上海: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喷雾器,挤在老城厢狭窄的的楼梯和过道里,举起的喷嘴不放过任何一个盲区死角。

……

上海封控期间,爱与希望从未被隔绝,所有人都在尽自己努力。其中,来自兄弟省市援沪队伍的力量传递和无私奉献最让人难以忘怀。在方舱、在定点医院、在核酸检测点、在弄堂楼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鼓舞着我们:上海,一定会好起来的!

当各地援沪医疗队员们返程前匆匆“打卡”空荡荡的外滩,比出爱心和必胜的手势;当千里驰援的兰州山河救援队员们,却一遍遍感谢着黄浦人民的支持鼓励;当云南医疗队队员们盛情邀请上海的朋友们,来日去昆明赏鲜花品美食;当四川都江堰满载爱心救援物资的运输车上,挂起的是“感恩上海”“都江堰人永远铭记上海援建情谊”的横幅标语——

你怎会不被中国人手足相抵的真情所打动!

“上海需要我们,我们就来了。”在山河救援志愿服务队总队长贺兴盛的眼中,逆行出征的初衷就这么简单。他的队员唐冬,两年前曾受派在浦东一处工地做工程监理。作为地道的兰州人,一到上海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海纳百川、创新以及包容,“因为爱,因为甘沪情深,我想为这座城市贡献我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长张海燕,她的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由上海前往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这一去便扎根60年。得知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吃紧,云南省要派出医疗队支援上海时,她毅然主动请缨,“云南和上海是一家人,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这场疫情!”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就是中国人的血脉情深,这就是人世间的大爱无疆。

你们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向险而行,在圆满完成医疗援助任务后悄然离去。而我们铭记和感谢这份深情厚谊的最好方式,就是再接再厉,紧盯降新增、防反弹持续攻坚、直至全胜。

等到熟悉的上海完全归来,我们再相聚黄浦。贺兴盛、张海燕、马宗仁、徐素佳、童志毅……所有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战友,带上你们的亲属,我们一起去外滩、豫园、南京路步行街,一起去我们共同战斗过的地方。这一次,你们要看到上海最繁盛的烟火,那八街九陌、软红十丈里,有我们流淌在一起的眼泪、汗水和心血。

我们就这样说定了。

作者:王菁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