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瑞幸逆风翻盘?单季首次扭亏为盈,投入供应链、拓店及智能化
澎湃新闻2022-05-24 23:34:00

时隔两年,瑞幸咖啡再次举行业绩沟通会。瑞幸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颇为感慨地感谢全体员工、消费者和投资人的支持,“使得瑞幸得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5月24日美股盘前,瑞幸咖啡(PINK:LKNCY)披露未经审计的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净营收24.04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89.5%;净利润为1980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2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991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76亿元。瑞幸咖啡单季首次扭亏为盈。事实上,瑞幸咖啡去年的自营门店层面利润已经首次实现年度转正。

郭谨一:瑞幸实现逆风翻盘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公司的业绩依然稳定增长,并且第一次实现了净利润转正,就证明了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郭谨一在随后的业绩沟通会上表示,在过去的两年中,瑞幸“走出了至暗时刻,实现了逆风翻盘”。

郭谨一是2017年参与创立瑞幸咖啡的“元老”之一。“我平时的个人爱好是跑步、喝咖啡。”据郭谨一介绍,彼时其出于对咖啡的热爱,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帮助瑞幸搭建了第一代产品研发框架体系。在2020年5月瑞幸“财务造假”风波后,郭谨一临危受命,担任公司CEO,两个月后被董事会任命为董事长。

2022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受新冠疫情影响,临时关闭门店数量逐渐增加,其中3月受影响最大,平均每天关闭约700家门店。瑞幸咖啡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的净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89%,主要是由于销售产品数量增加、门店面积增加、每月交易客户数量增加以及公司产品平均售价提高等因素推动。

郭谨一表示,高效的门店运营、更大的规模和经营杠杆,为自营店带来了20.3%的门店利润率,上年同期的门店营业利润率为6.2%。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的产品销售收入达18.55亿元,同比增长67.6%。其中,现制饮料净收入16.52亿元,占总营收的68.8%,较上年同期增长76.2%。

瑞幸咖啡在一个季度新开了556家门店,在费用方面表现为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46.3%,达23.88亿元。同时,公司自2022年3月解除临时清算以来,虚构交易与重组相关的损失及费用有所减少。

截至第一季度末,瑞幸咖啡共有6580家门店,包括4675家自营店和合作店1905家。“根据公开领域能看到的数据,目前瑞幸的门店数量已经成为中国第一。”郭谨一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世界级的咖啡品牌在品牌价值、用户数量、销售杯量、门店数量、财务数据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世界级的,瑞幸咖啡在其他维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公司会继续努力。

一季报披露,瑞幸咖啡的月均交易客户达1600万,2021年同期为870万,同比增长83.0%。据悉,瑞幸咖啡部门门店在去年12月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

未来加大供应链、拓店及智能化投入

“除了公司的名字没有变以外,瑞幸已经涅槃重生,成为一家全新的公司。”郭谨一强调,瑞幸咖啡通过不断强化内控合规体系,彻底完成了历史切割,彻底重构了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业务逻辑。

在业绩沟通会上,郭谨一提出,中国的咖啡市场是有极高潜力的增量市场,公司将更加聚焦咖啡赛道。此前,瑞幸曾陆续推出茶饮品牌“小鹿茶”、自动售货机与线上折扣商城等,对业绩助益并不突出,如今瑞幸似乎要重新“聚焦主业”。

具体而言,瑞幸主要在供应链与门店加大投入。除了向世界咖啡豆贸易商大量采购,瑞幸还布局产业链上游的咖啡烘焙工厂,目前第一家工厂于4月在福建正式投产,设计产能1.5万吨。

“中国的咖啡市场具有极为广阔的空间,我们对未来的门店拓展充满了信心。”郭谨一介绍了瑞幸在开店方面的“直营、联营并进”策略。在一二三线城市加密直营店布局的同时,通过联营合伙人模式,让瑞幸咖啡下沉到低线市场。

瑞幸的联营加盟计划在2021年1月推出,但在该计划前,瑞幸下沉低线市场曾“出师不利”,市场扩张不及预期。如今瑞幸再度进军下沉市场,郭谨一对此似乎很有信心。今年第一季度,合作店贡献了5.49亿元的收入,同比增加239.3%,约占总营收的22%。

此外,郭谨一指出,瑞幸的自营门店结构中,有很大一部分开在写字楼和大学高校等近似封闭的场景,对疫情具有天然的抗风险性。

不断出新“爆款”,或是瑞幸咖啡“翻身”的一大依仗。郭谨一介绍,即便在疫情严重的4月,瑞幸新品“椰子云拿铁”上新的第一周售出超过495万杯。而去年,瑞幸咖啡也推出生椰拿铁等多款“爆款”新品,拉动其下半年单量迅速增长。

未来,瑞幸咖啡称,还将继续加大对算法、物联网等智能化建设的投入,包括人才引进,自动化营销,智慧门店和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等。

5月24日,瑞幸咖啡(PINK:LKNCY)开盘拉升逾4%,截至发稿前,涨幅收窄至3.84%,报9.05美元。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汪琦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