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恢复往日的忙碌,机械恢复往日的运作,建设现场活力迸发。昨天,浦东新区杨高中路(中环立交-金海路)改建工程进入“重启”模式。这一工程被列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白名单(第一批)。当前,项目正在进行桥面系施工和钢箱梁焊接。待桥面系及附属结构完工后,预计将实现开放通行。
杨高中路改建工程是由隧道股份市政集团承建的。工程位于浦东新区北部片区,西起中环立交,东至金海路,路线全长约1.6公里。工程在保留一部分原立交系统的情况下,在金海路立交区域内增加两条匝道线与主线合并,形成两进两出“双人字”形高架系统,自下而上进行多维度空间化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缓解该路段因车流量大、上下班高峰造成的拥堵,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目前,杨高中路项目已实现主线桥梁下部结构贯通,全线小箱梁架设完成69%,钢箱梁架设完成83%,落地梁完成100%,桥面铺装完成34%,防撞墙完成31%。
打通堵点,加速推进复工复产
据工程项目部披露,他们制定了包括设备材料进场、人员日常管理、区域场所管理、防疫物资管理以及应急响应措施在内的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专项方案,并严格落实。
为确保复工后现场所需材料、设备能按时到位,他们提前多方联系材料、设备供应商,敲定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确保物资供应充足。物资进场前,在消杀专区进行统一消杀,负责材料及物资运送的人员全程不得下车,为后续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复工前,项目部联合监理单位开展复工复产专项检查,对现场汽车吊、登高车等设备进行安全专项检查,确保现场各类设备、临时用电、动火作业及临边围护可正常投入使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要求所有人员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确保人人知晓、严格遵守。此外,项目部在门岗、围挡等处张贴防疫宣传标语,确保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作业人员需将通行证悬挂于胸前
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每日进行两次抗原检测,根据当地防疫部门要求按时进行核酸检测,每日进行数据填报,完善“一人一档”健康档案,动态掌握人员情况。5月以来,项目部共进行11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复工复产提供重要保障。
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还特别设置查验点,工作人员核酸检测结果、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方可进场。项目部确保人员100%实名制登记,为所有可进场人员发放通行证,作业人员需将通行证悬挂于胸前,经扫描场所码并签名后方可进场作业。
建设者还借助“电子围栏”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现场作业人员体温监测、考勤打卡,及时了解现场人员工作轨迹,通过“电子围栏”的人员外出预警功能以及“两点一线”的作业形式,保障工人在安全区域内作业。
着眼实战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复工前,项目部还组织了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使现场人员进一步熟悉预案流程,提高各条线人员之间协调作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保证封闭管理期间防疫物资正常供应,项目部定期、定类、定量安排生活及防疫物资配送明确,确保N95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物资储备满足30天需要,并动态更新防疫物资出入库台账。所有物资送达项目部后,必须在消毒区进行严格消杀后,方准进入物资储备库。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