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荔枝病”到底是咋回事儿?专家告诉你真相
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众号2022-05-20 09:21:00

又到了荔枝俘获舌尖儿的季节

然而

吃荔枝会不会上火

吃多了会不会得“荔枝病”

荔枝皮上带绿色是不是没熟透

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吃货”们

来听听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何说


01

吃荔枝为啥会上瘾?

荔枝与香蕉、龙眼、菠萝并称我国“南国四大水果”。

李伟才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荔枝不单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钾和维生素C等。

荔枝是“鲜气”十足的水果。果蒂牢固不易摘取,往往需要连枝折摘,但这恰恰有保鲜的作用。所以,超市里的新鲜荔枝,大都带着新鲜的枝叶。

范志红解释称,荔枝是一种高糖水果,果肉中除80%的水分外,主要成分是1比1的果糖和葡萄糖,以及少量的蔗糖。成熟荔枝的含糖量在14%至18%之间,虽然和葡萄、鲜枣、香蕉等比起来并不算特别高,但因为

酸度低,甜味特别突出

。而且,果糖和葡萄糖配在一起能产生清凉的甜味,再加上荔枝的特有香气,让其风味显得特别迷人。此外,荔枝果实小巧,冰箱冷藏后味道更是清凉爽口,所以很多人免不了“贪吃”。

提醒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吃200克—350克水果较为适宜。按一个荔枝20克计算,大约10—17颗就可以了。

02

果皮带绿的荔枝是没熟透吗

其实,这是对新鲜荔枝的误解。

李伟才解释说,荔枝有300多种,很多荔枝的果皮并不是通体鲜艳的红色。

如“妃子笑”的特点就是果皮青红,所以又有“落塘蒲、玉荷包”的别称。“妃子笑”是成熟较早的品种,最好吃的“妃子笑”也是果皮红中带绿的。挂绿荔枝的特点是果皮颜色红紫相间,还有一条绿线直贯到底,因此得名“挂绿”。品质优良的“观音绿”荔枝,成熟时甚至果皮还是青绿色。

荔枝的红,可浓可淡。如糯米糍荔枝,果皮乌红;鸡嘴荔枝,果皮的颜色多为暗红。

建议

消费者最好根据荔枝品种来确定果皮颜色是否正常;

新鲜的荔枝果皮龟裂平坦有规则,手感紧致而有弹性;

也有些颜色发青的荔枝,可能属于光照不足或没有熟透,最好不要吃。任何果实没太熟的时候,都会存在糖少、酸多的现象,不仅口感酸涩,还会影响消化。

03

“荔枝病”到底是咋回事儿

所谓“荔枝病”,其实是一种低血糖症。

吃荔枝导致低血糖,网上很多“科普”说是因为荔枝中大量果糖不能及时转化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造成的,这其实是一种误传。荔枝导致低血糖这事儿,和“大量果糖”根本没什么关系。

范志红解释说,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清晰地解释了荔枝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是因为荔枝中含有两种降低血糖的毒素——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A。

这两种毒素可能是荔枝类水果家族的“独门秘器”,不仅会造成低血糖状态,还把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糖异生途径(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也封闭了,甚至还能降低人体分解脂肪供应能量的能力,让人体感觉全身发软、头晕眼花。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这些毒素不会积累,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身体代谢掉。吃了荔枝之后,只要正常吃饭,及时获取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就能有效避免低血糖反应。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吃了荔枝之后得到很多糖分,就忽略掉一餐。

注意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不适合多吃荔枝;

日常消化不良、食量少、肌肉松软、容易低血糖的人,也要遵循慎食、少食荔枝的原则。

04

荔枝吃多了会上火吗?

范志红表示,所谓上火,可能与炎症反应升高有关,也可能与过敏、不耐受等情况有关,还可能与植物中的一些微量药效成分有关。有研究发现荔枝果肉中存在诱导炎症反应的水溶性蛋白成分,可以升高实验动物的炎症因子水平,使结肠和肺组织发生炎症变化。但是,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证实。

另一方面,含有糖的荔枝残渣残留在口腔和咽喉处,会给口腔内细菌提供生存的养料,导致口腔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牙龈炎症,容易出现牙龈浮肿、口腔溃疡甚至牙痛等“上火”的症状。

提醒

一次少吃一些,不要连续吃,吃完后及时清洁口腔,就能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记者/李建)

受访专家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荔枝龙眼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伟才研究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范志红教授

作者:李建
选稿:朱燕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