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以烙痕为“墨”,这是一幅“有温度”的画
周到2022-05-16 20:10:35
烙痕也能作画?还是“立体”的!是什么让国画爱好者张庆禄成为烙画大师?让我们走进世界技能博物馆近期征集到的展品——烙画作品《秦琼·敬德》的幕后。

你见过以烙痕为“墨”作画吗?

这种并不常见的作画技法叫烙画,又称“火笔画”,古称“火针刺绣”,是用烧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烫出烙痕作画。

世界技能博物馆征集到的展品中就包括一组烙画作品《秦琼·敬德》,出自工艺美术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张庆禄之手。

(张庆禄)

这组展品为木版烙画。在宽28毫米、高38毫米、厚3毫米的椴木木板上,张庆禄以烙痕为“墨”,画出了两位门神——秦琼与敬德。

工整细腻,线条流畅,粗看这组展品,似乎是普通的工笔画作品。但若细细观摩实物,就可以发现,这件作品是“立体”的!

因为是用烧热的烙铁烫出烙痕作画,所以画上的一根根线条,实为一道道烙痕。

“颜色越深的地方,作画时用的烙铁温度越高,形成的烙痕也越深。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烙痕,让烙画有了一般画作没有的立体感。”

(《秦琼·敬德》)

以《秦琼·敬德》为例,画面中诸如胡子等黑色部分,就是烙痕最深的地方,作画时使用的烙铁温度也最高,大概在90°C左右;其余棕色部分,作画时使用的烙铁温度在40°C左右,当然,犹如水墨画讲究“墨分五色”,这里的棕色也有细微的深浅之分,“烙铁的温度高些,棕色就深些,烙铁的温度低些,棕色就浅些。”

曾经,烙铁的温度由火决定,如今则靠电。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现在,烙画师们普遍使用专用电烙笔,不仅可以精准控制作画时所需要的合适温度,让烙画的表现力更强,也更加安全。

(《秋禽》)

“像我刚接触烙画时,还用过‘油灯烙’,就是以铁针为作画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用‘油灯烙’,手都烫坏过好几次。”

出生于1963年的张庆禄,第一次接触烙画是在8年前。在一个朋友家里,他看到了一个漂亮的葫芦,上面写着“出入平安”四个字,“那四个字是烙上去的,当时就觉得,烙画挺有意思。”

那时,张庆禄全部心思都在国画上。

从小我就喜欢画画,虽然后来从事的工作和画画无关,但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画国画上了。人家下了班打扑克玩,我就画国画,还专门找木匠打了一张大桌子,画国画用。——张庆禄

虽然那个葫芦只简单地烙了四个字,连幅简单的画也没有,却把年过半百的张庆禄从国画世界引到了烙画世界。

(张庆禄作品)

回家后,张庆禄上网找来各种烙画教学视频看,依葫芦画瓢,凭借着良好的国画功底,竟也烙成了一幅幅作品。这给了张庆禄很大的动力。

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作品,肯定是看不上的,会觉得很粗糙。毕竟烙画不仅要画,还要烙,也是个技能活。要想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必须得精妙把控温度与力度。而且整个过程中不能出错,一旦有地方烫坏了,就报废了,不像国画,还可以用墨盖过补救,可以说,烙画是很考验手上功夫的。——张庆禄

此外,国画是纸上作画,而烙画远不限于纸。

现在,我们也会在纸绢上作画,但以前主要还是在葫芦、木板、扇骨、梳篦上烙画。因为这些材质相对比较厚,能呈现出更强的立体感,甚至有浮雕的效果。——张庆禄

(张庆禄作品)

张庆禄称,到了2018年,也就是练了差不多4年烙画后,自己才算得上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艺,并开始有了一些心得。

也是在2018年那一年,他获得“潍坊市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并开始频频获奖。

2018年,作品《富贵有鱼》在第十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手工业民间艺术展上获梁子“黑陶杯”美术精品奖。

(《富贵有鱼》)

2019年,作品《百年好合》在第十一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核艺堂”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百年好合》)

2020年,作品《松鹤图》在潍坊市第一届创业·非遗文化节中荣获金奖。

(《松鹤图》)

作品《鸟语花香春意浓》在第十二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获“泰山桃木王”杯精品奖金奖。

(《鸟语花香春意浓》)

2021年,作品《九鲤畅游.乐悠悠》在第十三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荷花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

(《九鲤畅游.乐悠悠》)

作品《红旗飘扬》参加庆党百年“红心向党·薪火相传”百名大师精品创作,获金奖。

(《红旗飘扬》)

张庆禄非常热心于烙画技艺的传承,不仅在潍坊当地的学校和社区教授烙画技艺,还积极回应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展品征集工作。

捐赠给技博馆的《秦琼·敬德》运用的是烙画的技法,形式上则借鉴了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选了年画中最常见的门神作为题材,体现了潍坊杨家埠年画的韵味。杨家埠是全国出名的年画之乡,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

与烙画一样,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也是一项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技艺,考虑到世界技能博物馆汇聚各项技能的特点,我觉得这样一件融合杨家埠年画韵味与烙画技法的作品,特别适合作为展品捐赠给技博馆。——张庆禄

展品提供人寄语

期望自己提供的展品给青少年……

希望青少年能了解及欣赏烙画这门传统技艺,弘扬非遗文化,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技能,发扬技能。——张庆禄

对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寄语是……

敬祝世界技能博物馆越办越好,更加辉煌!——张庆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惠芬

作者:徐惠芬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