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为什么你只有黑色素,动物们却有五彩斑斓的蓝?
澎湃新闻2022-05-12 20:03:00

十点科学

十点科学官方澎湃号,新知领域内容创作者

2022-05-12 20:03

原创 韩若冰 十点科学

自然界的色彩从哪里来?不止来源于色素,还有结构色。

蓝翅叶鹎的蓝绿色羽毛由结构色产生。|Wulong Tommy

作者|韩若冰

编辑|陈天真

说到人体的色素,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黑色素了,它赋予我们的皮肤、头发和眼睛以棕色、红褐色等不同颜色。

黑色素的色调相当有限,所以想要获得其他色彩,人就要染发、纹身。可是我们知道,动物王国还拥有无数极其绚烂的美丽生物,比如鸟类中的孔雀、绯红金刚鹦鹉、巨嘴鸟,爬行类的豹变色龙,还有水里的小丑鱼、蓝环章鱼等。巨嘴鸟、豹变色龙、小丑鱼|来源:维基百科

它们是如何获得如此美丽的色彩呢?答案不是色素,而是一种更为神奇的结构色。

自然界的色彩从哪里来?

我们在自然界看到的许多颜色,特别是植物界的色彩,都由色素产生。

色素能反射一部分光,同时吸收其余颜色的光,比如,叶片中的叶绿素会反射光谱的绿色部分,并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光、黄光,以及波长较短的蓝光,结果使得叶片呈现为绿色。

植物是生化合成的大师,它们的细胞可以配制出多种色素,然而,动物却基本上失去了制造大部分色素的代谢途径,主要拥有的只有单调的黑色素。

无论是为了在环境中更好地伪装、御敌,还是要把自己装饰得漂亮一些,在求偶时展现自身魅力,动物们都非常努力地想要获取五颜六色。

一方面,它们从饮食中获取色素。比如鸟类的鲜红色和明黄色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问题是,虽然天空、湖泊、大海都是蓝色,自然界却很少有蓝色色素可供食用,想要获得蓝色该怎么办?

动物们果断另辟蹊径,进化出高超的光学“特技”,以不同方式制造出了蓝色(和一些绿色)。这就是所谓的结构色。

结构色:让蓝色成为可能

结构色的原理与色素类似,也是反射特定波长的光,同时吸收其余颜色的光。不同的是,结构色的奥秘隐藏在动物羽毛、鳞片、毛发和皮肤的微末之处。

动物身体这些部位的纳米结构由于与光的波长相当,可以使不同颜色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射,散射光波相互作用,增强某些颜色,并抵消其他颜色,最终呈现出特定色彩。

比如,大蓝闪蝶具有令人惊叹的蓝色虹彩,是因为其翅膀鳞片中的纳米级凹槽结构使蓝光发生衍射和反射,同时吸收掉了光谱的其余部分。

大蓝闪蝶令人惊叹的蓝色虹彩(上)源于翅膀鳞片中的纳米结构(下)。|来源:muffinman71xx; Jiri Hodecek

结构色除了呈现出特定颜色,通常还具有虹彩般的闪亮视觉效果。这是因为从微结构顶部反射的光与从底部反射的光可能相位不同,从不同角度观察时,就会产生明暗或色调变化。

除了蝴蝶,其他动物也在用各种方式实现自身的结构色。

一种叫做青线笠螺的软体动物,螺壳表面透明的碳酸钙晶体会排列成多重微观层片,每层的厚度恰到好处(100 纳米),使得蓝光以外的所有光波相互抵消,从而产生独特的亮蓝色条纹。

青线笠螺独特的蓝色条纹(左)来自壳中透明碳酸钙晶体的分层排列(右)。|来源:johndal; Ling Li

章鱼和其他头足类动物能够掌握变色术,靠的是皮肤中一些色素细胞含有的反射蛋白层,它们可以迅速从有序状态转变为无序状态。通过让反射蛋白层变厚或者变薄,就可以反射不同波长的光,从而实现变色。

鸟类具有亮蓝色羽毛,靠的也是结构色。科学家发现,在高放大倍数下,羽毛的彩色羽支呈现出泡沫结构:小而均匀的气泡悬浮在 β-角蛋白中,相邻气泡散射出的光相互作用,因为气泡的尺寸恰到好处,所以会产生蓝色、绿松石色或紫外光色。

研究表明,在发育中的鸟类羽毛细胞内,β-角蛋白一开始分布在充满水的细胞质中。细胞中的化学变化导致 β-角蛋白和水自发分离,并形成球形水滴。之后细胞死亡,水滴蒸发,原来占据的空间形成微型气泡,反射特定波长的光。

这个过程就像是打开一瓶啤酒,突然间,溶解在液体中的二氧化碳凝聚成气泡,气泡长到一定大小后漂浮起来。鸟羽的泡沫结构看起来正像啤酒上层的泡沫。

东南亚蓝翅叶鹎(题图)的羽支由多孔螺旋曲面结构自组织生长产生,它们凭借这样完美有序的气泡晶体获得了闪亮的蓝色肩羽。|来源:Vinodkumar Saranathan; Mersus

透明是终极的伪装

大多数蝴蝶的翅膀都有鲜艳夺目的色彩,但在中美洲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种透翅蝶,它们翅膀的绝大部分像玻璃一样透明。

在自然界,透明是一种终极的伪装,可以轻松融入任何背景。只要透翅蝶静静待着,依赖动态视觉的两栖类捕猎者就会对它们视而不见。

透翅蝶翅膀的绝大部分像玻璃一样透明,是一种绝妙的伪装。|来源:David Tiller

要实现透明,也需要调整翅膀的微观结构,不过这次是为了使光线的散射和反射最小化。透翅蝶是如何实现完美隐身的呢?

直到今年5月,研究人员才揭示了其中奥秘,并将结果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他们发现,在显微镜下,透翅蝶翅膀的黑色边缘密密麻麻布满了扁平叶状鳞片,中间的透明区域则是稀疏的鬃毛状鳞片,允许光最大程度地透过。

不过,如果透明区域完全平坦,光线在空气和翅膀的交界处很容易发生反射。透翅蝶巧妙地在翅膀的透明区域覆盖了一层蜡质结构,表面凹凸不平,让空气和翅膀间的光学性质逐渐改变,最终保证尽可能多的光线通过,只反射大约2%的光。透翅蝶翅膀的黑色边缘与透明区域的交叠处(左)有两种鳞片:透明区域是稀疏的鬃毛状鳞片(中),黑色边缘则包含重叠的叶状鳞片(右)。(图中颜色为伪色)|来源:A. POMERANTZ /ET AL/JEB/ 2021

人类工程师常常需要精密的设计来制造各种材料,但漫长的自然演化让动物们轻松就可以实现各种精妙的结构,这对于我们无疑非常有启发性。

比如,蝴蝶翅膀上的纳米级凹槽结构,为制造暗场成像显微镜的材料提供了灵感。而为了用光纤更有效地传输蓝光,我们可以用鸟类羽毛上发现的蓝光反射材料作为光纤电缆的内衬,确保蓝色光子不会逸出。

我们或许早已习惯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但要完全弄清楚自然的色彩从何而来,常常需要深入纳米尺度的微观世界,揭开隐藏的奥秘。

参考链接:

[1]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how-blue-animals-color-themselves-with-nanostructures-20210616/

[2]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new-images-how-glasswing-butterflies-wings-transparent

你可能还想看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