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父母起诉女婿支付18万“带娃费” 法院判了!
最近,浙江衢州市的一起案件,引发舆论关注。一对老夫妻把女婿告上法庭,索要“带孙费”。事情为什么会闹到这一步,还要从2012年说起,当时老两口唯一的女儿不幸因癌症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痛彻心扉。不过,女儿还留下一点骨血,一个10个月大的外孙女。老人考虑到女婿在外地工作,一个人照顾孩子不方便,便将外孙女接到自己身边抚养。
老两口本来是一片好心,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女婿自此当起了“甩手掌柜”,除了一开始的时候给了点生活费,之后几乎没有出过钱,也几乎没来看过孩子。随着外孙女的长大,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开支也越来越多,两位老人有些吃不消了,就与女婿进行多次沟通,都没有结果。

到了2020年4月,女婿从外地回到衢州本地工作,老人再次和他进行沟通依旧没什么作用。无奈之下,这对老夫妻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女婿支付自2012年10月至2021年10月的孩子抚养费,合计18万元。
女婿在庭审中表示,他支付过抚养费,也并没有不闻不问,况且两位老人是自愿抚养孩子,相应费用也是他们自愿出的。
那么双方说法到底孰是孰非?对此,当地法院审理认为,女婿具有抚养子女的能力,为他抚养女儿并非两位老人的法定义务。孩子长期由老人直接抚养,老人要求他支付抚养费,有事实与法律依据。最近,法院审结了这起“带孙费”案件,判决女婿支付抚养费10.5万元。

这事儿挺令人唏嘘的,年近古稀的老两口,原本到了安度晚年的年纪,却遭遇了老年丧女的痛苦,还要帮忙养育女儿的下一代。老人尽心尽力地带外孙女,想必也是基于对女儿和孙辈无私的爱,但这并不该被看待为理所应当的事儿。这位女婿的所作所为,明显让出钱又出力的老人寒了心!
冲上热搜!父亲起诉儿子索要“带孙费”
无独有偶,这两天,山东济南的一位老人起诉儿子索要“带孙费”的事儿,也在网上引起了讨论,相关话题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超过1亿。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老父亲考虑儿子和儿媳在外面为生活打拼,没有时间看孩子,自己就主动将孙子带在身边抚养。儿子曾写过一个协议,承诺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但现在协议却成了“空头支票”,压根从未兑现过。
老人起初碍于情面没有催促,但现在家里的收入有限,实在是力不从心,只能硬着头皮跟儿子商量能不能经济上帮扶一下。但儿子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甚至还对他说,“没有听说过谁家父母照顾自己亲孙子还收费的!”老人越想越气,一怒之下,将儿子起诉至法院。经过调解,儿子依旧不同意支付,开庭时也拒不到庭。最终,法院依法判决儿子支付老人“带孙费”两万余元。

对此,有网友吐槽,“老人凭什么养了儿子还要养孙子?父母考虑你工作繁忙,你就不能体谅一下老人的辛苦付出?” 也有网友骂的比较狠,说“这儿子简直是个白眼狼,一个月才300,怎么好意思不给?现在养个孩子多费钱,一个月两千都不太够。”还有人直接点出来,“一个月只要300,老人做的已经很念及亲情了!”

岳父母起诉前女婿索要48万“带孙费” 被法院驳回
这起带孙费引发的官司,法院支持了老人的诉求,但在类似的案件中,也出现过相反的判决结果。再举个例子,今年年初,四川广元市的一对夫妻离婚了,儿子由男方来抚养。姥爷姥姥想不通了,他们之前帮忙照顾外孙13年,就是希望女儿一家能和睦相处,结果却换来两人离婚收场,于是一纸诉状将前女婿告上法庭,要求他支付带孙辛苦费、生活性支出等费用,共计48万余元。
5月6日,记者从当地法院获悉,姥爷姥姥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法院认为,两位老人对外孙虽然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但其积极协助抚养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行为,符合一般家庭伦理道德,也是法律和道德所提倡的,老人自身也可以获得天伦之乐,而不是获得金钱回报。如果认定带孙的过程,在当事人之间产生金钱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则不符合老人的初衷,而且有悖于善良风俗原则。因此,对于“带孙费”,法院不予支持。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审理过程中,孩子爸爸表示出于感激之情,自愿向两位老人支付3万元。法院认为符合常情常理,予以准许。
有关“带孙费”?坊间众说纷纭

实际上,近年来,由“带孙费”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并不少见。对于该不该给老人“带孙费”的问题,大家看法不一。据媒体报道,有的年轻人支持“有偿带孙”。比如某公司职员倪女士,每个月给妈妈2000元作为生活费。她说,妈妈帮忙带孩子没了工作收入,这钱就当是补偿,而且子女给钱孝敬父母也是应该的。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另一位胡女士表示,“父母帮忙带小孩是几千年的传统。大家都是一家人,如果带自己的孙子都要钱,很伤感情。”还有位陈女士认为,直接支付“带孙费”,可能会让老人感到特别生分,像她平时会尽量给老人多买衣服之类的生活用品。
那么老人们对于这个话题,又会怎么看呢?一位梁先生说,“给子女带孩子天经地义,哪有要酬劳的,说出去都让人笑话。而且我们老年人退休后也没有事情可做,带带孩子还可以打发时间。”他和老伴有退休金,自己的存的养老钱还时不时会贴补家用。
但是也有老人认可子女支付“带孙费”的。给女儿带孩子的惠女士说,现在很多年轻人把老人当成不花钱的保姆,把孩子“扔”给老人后就撒手不管了,孩子平时吃穿用都由老人管,这是不可取的。像前面提到的“带孙费”官司,不就是因为个别年轻人太不懂事了吗?还真不能怪老人完全不近人情。
此前,还有媒体曾针对这个话题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因工作问题,有近七成的年轻人选择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带;但高达75%的受访年轻人坦承,自己没有给过父母“带孙费”,其中46%的人只是支付了孩子花销的部分,另外29%的人直言“分文未给”。
老人带娃并非天经地义 子女应懂得感恩

那这事儿在法律上到底是怎么界定的?有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抚养责任在父母;只有在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才具有抚养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法定义务。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父母没有丧失抚养能力,老人有权拒绝抚养,一旦抚养,也有权要求孩子父母支付劳动报酬。
老人给子女带孩子并非天经地义。但是现实生活中,老人往往体贴子女工作压力大,愿意主动帮忙带孩子,即便没有所谓的“带孙费”,也很少像新闻里的老人去较这个真,和子女对簿公堂。要我说,咱们作为子女,应该给老人多一些关爱。不一定非得是“带孙费”,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就像有的人说的买买生活用品,或者哪怕是几句关心的话,不都会让老人感到温暖和尊重吗?
图文来源:北京青年报、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山东商报、潇湘晨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