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意大利居民在上海当“团长”:骑电三轮送货,整个小区都认识他
上观新闻2022-05-08 19:02:02

2年前的3月,陈超带着儿子,和丈夫宋文龙从意大利几经辗转回到上海,记者当时曾采访他们一家人回国路上遇到的波折;2年后,同样是3月,宋文龙在自己居住的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爱都公寓,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一直坚持服务至今。

被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亲切地称为“小宋”的宋文龙,本名叫Stefano,是个地地道道的意大利人。他是上海一家国际物流企业的高管,中文说得相当流利。一个半月来,只要小区进行核酸采样,或是有团购物资需要分发,他都会第一时间到场,穿上防护服开始干活。

“我们两个一个是外地人,一个是外国人,在上海生活、工作得非常愉快,我们都很热爱这座城市。”宋文龙说,上海带给他和妻子很多美好的记忆,现在城市“生病”了,他们都想做点什么,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感谢,希望上海早日康复。

宋文龙(右一)和物业、志愿者们一起卸货

【除了保安,只有我会骑电动三轮车】

宋文龙在意大利时就学过中文。2006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在苏州大学学习时,他从老师推荐的一众中文名中,选中了“宋文龙”三个字。2009年,他再次来到中国,目前是盈高国际的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经理。陈超的家乡在湖北宜昌,这对年轻的跨国夫妇有一个5岁的儿子。2019年12月,一家人搬到爱都公寓居住,这里离孩子的幼儿园很近。

4月1日,爱都公寓开始小区封控,而在此之前,陈超已经在3月中旬为宋文龙报名,加入了小区志愿者的队伍。在她看来,宋文龙热情、好动,又很爱上海,很适合在小区里多发挥余热。3月18日是宋文龙上岗的第一天,熟悉中、英、意三种语言的他,主要负责为外国居民解释各种防疫政策,包括健康云怎么登陆、核酸码如何申请。小区300多位居民中大约有20名“老外”,几乎人人都被宋文龙耐心地帮助过。

变化发生在4月1日之后。封控初期,儿子在家上网课,宋文龙和陈超除了居家办公,还会运动、看书、做饭。“平时工作很忙,没时间陪伴家人,突然多出很多居家时间,一开始还感觉挺幸福的。”宋文龙说。但当时他一直记得自己志愿者的身份,在上海志愿者网站报了名,等待居委会和物业的召唤。

穿上“大白”,开始喊大家做核酸

很快,第一个召唤他的岗位出现了:核酸检测。一开始,他还只是帮助居委会和物业协调外国居民的排队、登记和扫码;几天后,他的服务范围就扩展到整个小区的居民;再后来,居民们下楼排队时,已经能看到宋文龙穿着“大白”,拎着小喇叭、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维持秩序了。“不管是中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大家有问题都会来找我,居委会和物业也都认识我了。”

随着封控期延长,小区的团购和保供物资发放也开始变得频繁。这意味着需要更多志愿者更高效地送货。此时,宋文龙又发现了自己一个仿佛“天选之子”般的技能:骑电动三轮车。

原来,为了方便送货,物业保安找出了小区唯一一台电动三轮车增加运力,但除了保安本人,放眼整个小区,会骑这辆车的只有宋文龙。

“我在意大利时骑过这种车,也是去做志愿者帮助别人……这里面很有门道,要用脚刹车,不能用手,否则会有危险。”这下,整个小区都知道,这位热心的意大利邻居,还会骑电动三轮。

骑电动三轮车运货

但也是因为送货,让宋文龙遇到了当志愿者以来最辛苦的一刻。4月中上旬一天深夜,雨下得特别大,大约11点,物业说小区门口一下子来了好几批团购物资,其中包括冷冻肉等冰鲜食品。那几天刚好是封控过去一周、居民第一波囤粮耗尽、团购热情最高涨的阶段。但与此同时,小区当时已经出现阳性病例,居民们普遍处于担忧中,志愿者人数没有现在这么多。

一边是瓢泼大雨和病毒风险,一边是必须立即配送的食物,宋文龙跟家人说了声“我出门了”,就冲入了大雨中。最后,他和另外一名志愿者还有一名物业,花了几个小时将物资送到了小区4栋楼每户居民的家门口,凌晨回到家时已经浑身湿透。

再晚也要为物资消毒

但在宋文龙看来,自己这点辛苦,跟医护、居委干部和物业相比算不上什么。他至今还记得,2年前他从意大利回上海时,居委干部和物业在小区门口迎接他,详细告诉他居家隔离要求,嘱咐他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发微信或打电话。

“今年的情况跟2年前又有些不同。”宋文龙说,每次来爱都公寓负责核酸采样的都是一个年轻的女医护,即便大热天要穿防护服连续工作4、5个小时,也从未见对方抱怨过一句。“谢谢医护们,他们是最累、最辛苦的,我们能帮到他们一点,就是多为上海做一点事情。”

【跟意大利朋友说,我在上海当“团长”啦】

宋文龙在意大利的家乡是一座位于山顶的城市。市中心有一座城堡,很多市民住在那里,其中就包括他的母亲。每到节假日,城堡的广场周边会有各种意大利特色活动。整座城市人口不多,但生活很惬意。

来到上海,宋文龙从事着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国际物流业务,也累积了一批意大利进出口企业资源。小区团购开始后,想念意大利美食,又不想自己一个“独享”的他做了个决定,也来当一回“上海团长”。

“我问邻居们有没有兴趣团一些意大利食材,没想到大家都很积极,还主动问我有没有披萨、意面、西红柿。”此前志愿者服务的努力,让邻居们都很信得过宋文龙,于是他立即着手组织起团购。但自己当上“团长”后,他才意识到,这还真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

每次物资到了,宋文龙都会拍照或录制短视频告诉邻居们

“我要先一家一家联系企业,核对他们的通行证、核酸、保供资质,然后商品的单价、起订量、物流时间、是否需要冷链运输等都要仔细确认。”物资送到了小区,宋文龙还要发挥自己的专长,负责组织小区内的物流,包括卸货、消毒、静置、核对、配送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送到居民家门口。

遇到商家供货不足中途要调换商品,或是更改价格、起送量,这些需要大量沟通和后台记录、收款、制作表格的精细化工作,就需要陈超出马,一同完成。“其实,我们是一家人一起当的‘团长’。”宋文龙说。

一回生二回熟,现在他已经为小区居民们团购了意面、披萨、意大利香肠、冻肉饼、番茄等各种食物。邻居们收到菜后,也会“礼尚往来”,把西红柿烤成香喷喷的油浸番茄分享给宋文龙。这让身为意大利人,又长期生活在上海的他很欣喜。

“看到大家那么喜欢意大利美食,我很骄傲,也很高兴能把意大利文化介绍给我的中国好邻居们。”同样让他自豪的还有自己的新身份。“我跟意大利的朋友们说了,我在上海当上‘团长’啦!”

为小区居民团购的番茄,收货当晚就有居民分享香喷喷的烤番茄

这些有趣、感动的瞬间,也被宋文龙拍摄成了一支支短视频。在他的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小区物资抵达后的“延时直播”,有温州捐赠的物资、长宁区发放的保供菜、小区团购的各类食材,也有他自己手冲的意式咖啡、家里自制的披萨。

“当上志愿者后,小区里大部分邻居都有我的微信,之前团购物资延时到货时,很多人会担心没成团,于是我就在朋友圈当起记录者,让大家看到第一手的物资,也算分享一个好消息。”宋文龙说完还不忘补充一句,“小时候我也想当一名记者。”

而今,爱都公寓还有了一个公共分享区,居民们都把家里库存的可乐、苏打水等“硬通货”拿来分享。小区里还有一个线上的“交换市场”,谁家有多余的柠檬,就跟别人家换面包、牛油果,消毒之后请志愿者代为交换。宋文龙觉得,这样的“以物易物”让大家都变回了小朋友,因为孩子最热爱分享。

为团购物品消毒

“虽然我们搬过来才两年多,之前跟邻居们也不常接触,但做了志愿者后,大家都很支持我,整个小区越来越团结。”而今,爱都公寓进行核酸检测时,时不时会有居民会带头欢呼一句“上海加油”。宋文龙觉得这是一种很宝贵的“Spirit”,精气神。“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家住在一个小区,就是一家人。”

【从意大利到中国,助人为乐的传承】

宋文龙出生于1986年,陈超比他早一年出生。采访时被问到两人的年纪,宋文龙会“皮一下”地说,“我老婆比我老一岁”,然后紧接着对陈超说,“诶呀,你生气啦?”陈超也坦言,宋文龙在小区居民中就像一枚“开心果”,总是有很多积极正能量。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听不到埋怨声,这一点让陈超对他刮目相看。

不过,“开心果”也有唯一一次感到紧张和担心的时候。

4月中旬,上海每日新增尚处于高位,爱都公寓一次核酸检测后,大部分居民当天就收到了结果,只有个别几个人显示“待检测机构上传”,其中就包括宋文龙。这让他一下子感到很紧张。因为每天都出门在外做志愿者,到小区门口跟送货司机、快递员和货物接触,即便穿着防护服,感染概率也防不胜防。

夜里卸货

那一天,宋文龙把自己关在房间,生怕自己“万一有什么”会传染给妻子和孩子。他甚至一夜没睡,每隔10分钟就不由自主地想刷新一下手机页面,查看核酸结果。陈超安慰他,“如果你‘阳’了,那我和孩子的核酸也会有问题,况且疾控部门也没有打电话来,不要焦虑。”没想到,宋文龙听完更想哭了。“我怕万一我感染,你们也要去隔离,我们一家人要分开,还会影响其他的邻居。”

让两人都很意外的是,得知宋文龙的情况,不少邻居都主动发来微信,安慰这位已经跟大家打成一片的意大利志邻居。“你是最棒的”“没事的你放宽心”“我们都支持你”……雪片一样的鼓励让两人非常感动。“说明努力都是值得的,邻居们都记在心里,我们也会把这份温暖一直铭记在心。”陈超说。

组织核酸检测

5岁的儿子在这一个半月中,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小朋友每次看到宋文龙穿鞋,就会问:“爸爸,你又要去忙了吗?”知道当天是小区核酸检测的日子,他还会提前叫醒宋文龙,“爸爸,你要起床给大家做核酸啦!”孩子对疫情的认知,在父母身体力行的志愿者服务中,开始变得清晰。

对于做志愿者,宋文龙最想感谢的是母亲的言传身教。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带他参加社团活动,做志愿者帮助老人、孩子和病人。而今,宋文龙也和妻子一起,尽己所能为社区做一些贡献。“这像是中国文化里常说的‘传承’。”

宋文龙和儿子

如果没有这一轮疫情,今年4、5月,宋文龙一家原本计划到海边旅游,带上孩子和陈超在湖北的父母。在没有新冠疫情的夏天,他们一家每年都会回意大利看望那里的家人。“我们已经2年没有回去看望我的父母了,老人家也很想念小孙子。”

采访尾声,记者问及他们疫情后最想做的事,电话那头出现了短暂的停顿。“小朋友很想念幼儿园的小伙伴,我们希望能早点带他到意大利见爷爷奶奶……但最重要的还是,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其他没有太多要求了。

珍惜每一个平常的当下,这或许已经是很多生活在上海的人,共同的心愿。

作者:舒抒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