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加拿大“狙神”回家吐槽:未对俄军开过一枪,对乌军彻底失望
观察者网2022-05-08 15:54:04

【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当地时间5月7日,加拿大《新闻报》(La Presse)报道称,俄乌战场上那位被称为“狙神”、代号为“瓦力”的加拿大雇佣兵已经回到魁北克。他在家中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乌克兰的两个月里“深陷战争迷雾”,不仅没有对俄军正式开过一枪,在乌军部队服役期间还得到处寻找武器和食物。

瓦力指出,乌克兰士兵因缺乏军事知识和技术在俄军炮击中损失惨重,至于和他一样的外籍雇佣兵却在战场上不受待见: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甚至还有人计划偷走装备来组建自己的部队。

最终,对战场失望透顶的瓦力选择回归家庭。他表示,自己仍旧心怀激情,但觉得数次面临生命危险的自己已经“耗光了运气”,“许多人挺着胸来到乌克兰,却夹着尾巴逃了回去”。

加拿大《新闻报》报道截图

今年3月,瓦力响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号召,以雇佣兵身份加入基辅“国际军团”奔赴俄乌战场。在外媒的宣传包装下,瓦力被称为加拿大“狙神”,备受外界关注。

据早前外媒报道称,他曾服役于由法裔加拿大人组成的加拿大皇家第22军团,随后进入加拿大特种部队“第二联合特遣部队”赴中东执行任务。“瓦力”是他在中东战场服役时的化名,并沿用至此次俄乌战场。

让瓦力一战成名的,据称是他曾在3450米外用狙击步枪射杀了一名极端组织成员。从有记载的远射行动数据看,这一战绩在距离上刷新了狙击作战的世界纪录,因此他获封“全球最顶级狙击手”的称号,人送美名“狙神”。

然而,瓦力的战场表现并没有外媒宣传的那么亮眼,甚至算是稀松平常——不仅一度被传出“参战20分钟就在俄军炮击下阵亡”,就连他本人出面澄清时也表示,自己并不是什么“狙神”,数周前还只是一名程序员,到了乌克兰后至今还没有杀死任何俄罗斯人。

5月7日,加拿大《新闻报》报道称,瓦力在乌克兰待了2个月后,已经回到了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家中与妻儿团聚。尽管他在战场上数次经历生命危险,但却是带着“苦涩的失望”离开乌克兰的。

瓦力称,刚刚抵达乌克兰时,乌军指挥官“不知道如何处理”像他这样的外国雇佣兵。而在厌倦了等待战斗机会后,瓦力选择加入了“诺曼旅”——一由另一名来自魁北克的前士兵领导的私人部队,已在乌克兰驻扎数月。

不过,这支部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报道引述知情人士说法称,“诺曼旅”的指挥官从未兑现过向士兵提供武器和防护装备的承诺,一些士兵明明距离俄军前线只有约40公里,却连一件防护装备都没有。

“如果俄罗斯突破了阵线,每个人都会面临风险。”一位该部队的前士兵说,“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态度。”

但在“诺曼旅”指挥官赫鲁夫(代号)眼里,情况又是另一个版本。据报道,赫鲁夫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至少有60名士兵逃离部队,有些人甚至谋划夺走部队里价值50万美元的美制装备,以便建立自己的战斗部队。

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瓦力 图源:La Presse

几经辗转后,瓦力最终和一名代号为“影子”的前加拿大士兵一起加入了在基辅地区作战的一支乌克兰部队。

但是,糟糕的处境并没有因此好转——他们必须自己寻找武器、食物和汽油等后勤补给。

“你必须认识一个‘有熟人’的人,再由他们告诉你,在某个老旧理发店可以拿到一把AK-47。”瓦力回忆道,“即使是饭菜,也往往是由平民提供,用于车辆移动的汽油也是如此。你必须不断让自己去人士那些‘有熟人’的人。”

除此之外,在乌克兰战场的两个月里,这位“狙神”对俄军甚至连一枪都没有开过。他表示,自己最多朝窗户开了两枪来“吓唬人”,当时也根本没有进入俄军的射程范围内。

在瓦力看来,乌军士兵固然“极其勇敢”,但在俄军的炮击下损失惨重。而且,由于乌军缺乏军事知识和技术,已经“错过了许多削弱敌人的机会”。

“如果乌克兰人拥有我们在阿富汗那样的与炮兵沟通的程序,我们可能已经重创了大量俄军。”

正在乌克兰受训使用“标枪”反坦克导弹的瓦力 图源:La Presse

瓦力在乌克兰的最后一次任务是支援一支乌军部队,而这次行动经历也成为他决定离乌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报道,某天清晨,当瓦力在一个暴露在俄军坦克火力下的战壕附近就位时,两名乌军新兵突然冒出来开始抽烟。

“我告诉他们不要那样暴露自己,但他们不听我的。”瓦力说,一辆俄罗斯坦克随即在他们旁边发射了一枚“高度精确”的炮弹。

“它爆炸了,我看到弹片像激光一样掠过。我的身体绷紧了,我什么也听不见,头疼欲裂。”瓦力意识到,这两名新兵遭受重创,已经无力回天,“我闻到了死亡的味道,这很难形容……”

报道指出,瓦力的妻子表示,瓦力在事发一个多小时后给自己打了一通电话,试图描述他亲眼目睹的这场死亡。

“他试图向我解释,有两人已经死了。他说,‘我觉得我做得够多了,对吧?我做得够多了吗?’”瓦力的妻子说,“看起来他是想让我叫他回来。”

已经回到加拿大魁北克家中的瓦力 图源:La Presse

瓦力说,自己对家庭生活的渴望还是战胜了帮助乌克兰人的愿望,最终选择了离开战场。

“我还有激情。我喜欢战场。但我耗光了运气……”瓦力在家中表示,“我对自己说:我能掷多远的骰子?我不想失去我在这里拥有的一切。”

《新闻报》指出,除了瓦力,大部分参加了“国际军团”的受访者都已经决定回国。

“许多人挺着胸来到乌克兰,却夹着尾巴逃了回去。”瓦力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