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从凌晨的第一辆清运车到午夜的最后一艘清运船 他们守住城市环境的最后一道防线
东方网2022-05-07 12:35:14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5月7日报道:从凌晨4点第一辆清运车驶入虎林基地到午夜最后一艘清运船驶入老港码头,上海城投环境24小时坚守城市生活固废收运处置阵地。三月中旬至今,城投环境进入闭环管理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一线职工累计1239人,桥吊、集卡驾驶、船舶驾驶、船舶轮机等核心岗位到岗率维持在80%左右,广大干部职工奋斗不息、昼夜不止,持续为城市环境保障贡献力量。

虎林基地作业场景

转运普通生活垃圾28万吨

为确保特殊时期城市生活固废日产日清,城投环境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启动生产应急预案,运营管理部门第一时间与行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有效解决全域静态管理期间浦东浦西作业车队、船舶通行等问题。

物流公司为力保桥吊、集卡驾驶、船舶驾驶、船舶轮机等核心岗位人力供给,采取各生产环节分区、分级管控制度,分批、分风险程度,有序部署一线职工返岗作业。

老港处置公司迅速调配基地内资源,根据作业交替班次、工种属性,一天内建立12个集中封闭管理点,同时启动AB角制度,有效降低疫情影响下减员对末端处置能力的不利影响。

汽运公司建立运营管理保障工作组制度,24小时驻场解决路面通行问题,确保陆上飞灰、渣土、污泥等固废清运推进有序、不断不乱。党员领导干部下沉一线、靠前指挥,管理人员驻守基地、各司其职,有效确保生活固废收运处置平稳有序。

3月28日,城投环境各作业场所全面进入封闭管理状态。截至5月5日,共完成普通生活垃圾转运284760吨,飞灰运输14099吨,湿垃圾处置30022吨,飞灰填埋处置14908吨,污泥填埋处置32112吨,渗滤液处置280054吨。

老港基地生产应急队伍集结

提级管理全力捍卫水域环境“清洁线”

从清晨7点第一艘水上作业船舶巡航黄浦江,到午夜沪环货117号在广德路码头完成最后一航次国际航线船舶废弃物收集,城投环境水上班组完成了一天的作业。

城投环境下属水域公司担负着上海“一江一河”市管水域环境保洁、船舶废弃物和生活污水收集、水生植物整治及水域环境污染防治的任务。3月中旬,水域公司积极应对封控范围扩大、防控措施升级等政策变化,利用水上作业“零接触”优势提早进入封闭管理状态。

水域公司从严落实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各项业务从严从细提级管理。“一江一河”水域保洁业务启动昼夜应急工作预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潮汐实况,统筹协调滩涂、河滩保洁作业船只、作业人员。为满足全国各地社会船舶垃圾排放需求,内河船舶废弃物接收业务采用“公交巡回式+预约制”,并按照提级管理要求对所有污染物进行二次消杀。

上海港国际航线船舶废弃物收集

国际航线船舶废弃物接收业务正常运行,严格执行二级防护标准,坚决贯彻“三不”(非必要不离船、不登陆、不接触)“四要”(要做好防护、要流程规范、要消杀到位、要登记在册)作业制度,定期安排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坚决做到消杀“无死角、全覆盖”。

从3月28日到5月5日,城投环境共进行水域保洁作业1462艘次,漂浮垃圾打捞540.3吨。水生植物作业234艘次,水生植物打捞9.7吨。滩涂整治出动884艘次,打捞滩涂垃圾18.91吨。内河船舶废弃物收集服务5386艘次,生活垃圾191.08立方、生活污水1325.582立方、油污水31.31立方。国际航线船舶废弃物接收服务75艘次,生活垃圾接收量286.37立方、生活污水接收42立方。

内河船舶废弃物收集消杀作业

对症下药筑牢街道社区疫情防控“环卫线”

疫情期间,各区城市环境运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城投环境主动对接各区,全力解决各区提出的困难。

为解决疫情期间长宁区街面袋装垃圾收运难题,城投环境4月19日起安排下属汽运公司,在长宁区新华街道、华阳街道、新泾镇等8个街镇设置了17个点位,投放了17只中转箱。采用“箱换箱”模式作业,驾驶员将装满垃圾的中转箱运至徐浦基地,卸下重箱,迅速换上基地上的空箱,调头赶往长宁区各点位,放下空箱,再换上重箱,循环往复,作业完毕后回到长宁区田度基地。截至5月5日,清运生活垃圾138箱,共计272.68吨,有效解决了长宁区部分街镇垃圾收运的堵点,后续还将按照街镇需求,持续增设生活垃圾中转箱。

白色泡沫箱垃圾消杀作业

针对疫情期间产生的大量白色泡沫垃圾这一处置难题,4月25日,城投环境下属资源分公司组建应急工作小组,奔赴可回收物中转站,缓解中心城区可回收物清运压力。白色泡沫进入场站后全面消杀,静置45分钟后清理残存干湿垃圾,待灭活处理完成后,通过专业冷压设备进行压缩打包。截止至5月5日,已有黄浦、徐汇、青浦、临港四区的中转站恢复作业,期间共计投入作业人员91人次,收运200车次,回收处置可回收物9.72吨,其中白色泡沫6.46吨、废纸板3.26吨。

疫情期间,城投环境下属环源公司采取双班轮替管理模式,持续保障虹口、青浦、浦东、闵行四区有害垃圾前端收运业务,有效解决有害垃圾堆积问题。疫情期间保持日均产值0.1吨,4月1日到5月5日,有害垃圾收运总量达3.8吨。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天山西路点位投放中转箱

作者:柏可林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