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妇科良药益母草
内容综合自茂名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大辞典2022-05-07 10:59:00

益母草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诗经》、《尔雅》、《神农本草经》、《和汉药考》等均有它的记载。“寻常枝叶寻常花,荒野生长荒野发。擅治妇女诸多疾,堪称良药惠万家。”这是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对益母草作用的生动描写。

本草故事

益母草的来历,有一段感人的传说:相传在豫西地区伊洛河畔的一个小山村中,有一名叫茺蔚的小孩,他的母亲在生他时得了“月子病”,久治不愈。小茺蔚懂事后,床前床后,端茶送水,非常孝顺。眼看着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母亲的病治好。于是他就外出为母亲问病求药,他沿着伊洛河走啊走,逢人便问,见草就挖,也没找到能治好母亲疾病的良药。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有一天晚上,他借宿白庙,庙内老僧见他救母心切,便送了他四句诗,让他去找一种治病的草药。诗云:“草茎方方似黄麻,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楼黑子叶们艾,能医母疾效可夸。”小茺蔚就顺着河岸找了起来,终于找到了这种茎呈四方形,节间开满紫红色小花,结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实的植物。母亲服用后不久,多年的沉疴竟痊愈了。小茺蔚又把这种草药介绍给其他患月子病的妇女,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这种草是茺蔚为医治母亲的病而找到的,且又益于妇女,于是人们便把它取名为益母草。

本草介绍

益母草又名“益母”、“益明”、“贞蔚”、“蓷”、“野天麻”、“猪麻”、“夏枯草”、“土质汗”等。李时珍谓:“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其茎方类麻,故谓之野天麻。俗呼为猪麻,猪喜食之也。夏至后即枯,故亦有夏枯之名。《近效方》谓之土质汗。”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植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表面呈灰绿色或黄绿色,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处,以全草入药。

《中国药典》记载: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等症。

此外,益母草鲜嫩之时在南方可以作为菜肴,其中尤以广东地区盛行。无论妇女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小孩都将其当做蔬菜来吃。

益母草的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可以:

1. 作浴汤洗,治瘾疹痒。

2. 捣汁服,主浮肿,下水,消恶毒丁肿、乳痈丹游等毒,并敷之。又服汁,主子死腹中,及产后血胀闷。滴汁入耳中,主聤耳。捣敷蛇虺毒。

3. 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

4. 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运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打扑内损瘀血。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妇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本草汇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妇人临产之时,气有不顺,而迫血妄行,或逆于上,或崩于下,或横生不顺,或子死腹中,或胞衣不落,或恶露攻心,血胀血晕,或沥浆难生,蹊涩不下,或呕逆恶心,烦乱眩晕,是皆临产危急之症,惟益母草统能治之。又疮肿科以之消诸毒,解疔肿痈疽,以功能行血而解毒也。眼目科以之治血贯瞳仁,及头风眼病,以功能行血而去风也。习俗以益母草有益于妇人,专一血分,故屡用之。然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消瘀逐滞甚捷,观其治疗肿痈疽,眼目血障,则行血活血可知矣。产后诸疾,因血滞气脉不和者,用之相宜,若执益母之名,施于胎前之证,血虚形怯,营阴不足者,肝虚血少,瞳仁散大者,血脱血崩,阳竭阴走者,概而与之,未尝不取咎也。

《本草正》: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然不得以其益母之名,谓妇人所必用也。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本草》言其久服益精轻身,诚不足信。此外如退浮肿,下水气及打扑瘀血,通大小便之类,皆以其能利也。

《本经逢原》:丹方以益母之嫩叶阴干,拌童便、陈酒,九蒸九晒,入四物汤料为丸,治产后诸证。但功专行血,故崩漏下血,若脾胃不实,大肠不固者勿用,为其性下行也。近世治番痧腹痛呕逆,用以浓煎,少加生蜜,放温恣饮有效,取其能散恶血也。

《本草求真》: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为胎前胎后要剂。是以无胎而见血淋、血闭、血崩,带下血痛,既胎而见胎漏,临产而见产难,已产而见血晕,疔痈、乳肿等症,服此皆能去瘀生新。盖味辛则于风可散,血可活,味苦则于瘀可消,结可除,加以气寒,则于热可疗,并能临症酌施,则于母自有益耳。

《本草正义》:益母,虽非大温大热之药,而气烈味苦,究是温燥队中之物,观于产后连服二、三日,必口燥嗌干,尤其确据,故宜于寒令寒体,而不宜于暑令热体。乃吾乡视为产后必用之物,虽酷暑炎天,亦必常备,加以畏其苦燥,恒以沙糖浓调,若在三伏时令,新产虚体,多服此浊赋苦燥之药,耗血恋邪,变生不测,更可虑也。

益母草的日常运用

汤膳:

益母草猪肝瘦肉枸杞汤

材料:鲜益母草嫩苗50克、猪肝50克、瘦肉400克、枸杞子20克、生姜3片(4-5人份)。

做法:

1.将猪肝、瘦肉切成薄片。加花生油,食盐,酱油,少许淀粉抓匀腌制20分钟。

2.益母草嫩苗用淘米水或清水清洗干净。

3.枸杞子洗干净备用。

4.生姜切片备用。

5.瓦锅加水3000毫升烧开后,将益母草嫩苗放进锅内先焯三分钟。尔后将猪肝、瘦肉逐一放入锅内。待肉将熟时再加进枸杞增甜,生姜去腥,食前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活血祛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益精明目。

适宜人群: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妇人产后恶露不净、水肿尿少者;2.见风流泪、眼睛干涩、视力下降者。

专家点评:诸物合烹,汤色青绿,味道鲜美。汤中益母草性味苦、辛、微寒,善于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现代研究表明其有调节子宫、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利尿、抑制皮肤真菌等药理作用。

枸杞子性味甘平,长于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烟酸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对肝肾不足所致的视力下降,见风流泪、云翳遮睛、眼花目暗、夜盲雀目、两眼干涩、玻璃体混浊,白内障等,有很大益处。还可以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肝脏,抑制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效果。

搭配性味甘苦温,功擅养肝明目、补气健脾的猪肝,和性味甘咸微寒,功善补中益气、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的猪瘦肉,尤其适用于瘀血所致的闭经,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及下腹按之疼痛、经行腹痛或水肿尿少者。经常熬夜而导致的视力模糊,两眼干涩者亦可食用。

鸡蛋益母汤

操作方法:取鲜益母草100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一同煮食用。

作用:此方适用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等。

外用:

益母草洗剂

使用方法:取益母草100克、金银花50克、败酱草100克,煮水外洗。

作用:可用于皮肤瘙痒、外阴不适等。

益母美白散

使用方法:取益母草10克,白芷30克、白茯苓30克,白芨15克、红花5克,打粉,用时取适量加蜂蜜调敷。

作用:此方适用于黑斑、黄褐斑、痤疮等。

需要注意的是:益母草虽是妇科良药,但也有禁忌。孕妇忌用;无瘀滞者及月经量多者忌用;气血亏虚者慎用,脾胃虚寒者不宜用。不宜与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合用。■

【来源:内容综合自茂名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大辞典】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