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每多吃一种蛋白质,高血压风险降低26%!但关键是得这么吃
上海徐汇2022-05-05 20:54:10

图片

蛋白质

蛋白质是除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人体最重要的三大能量营养素之一——人体所需的能量中,有10~15%来自蛋白质;另外它还是维持良好免疫力不可或缺的生理基础储备之一,也是细胞更新和修复的必备“原材料”。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更多强调蛋白质摄入的量,应按0.8g/kg的体重来补充,但其实还要注重“质”——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不同,有研究发现,不同食物来源的蛋白质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下降有关。

01

蛋白质摄入的多样性越高

高血压发病风险越低

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在权威期刊《Hypertension》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示,蛋白质摄入的异质性非常大,来自不同食物的蛋白质可能会对血压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人员根据中国成年人膳食蛋白质主要来源的8种食物进行“多样性评分”,这8种食物分别是:全谷物、精制谷物、加工红肉、未加工红肉、家禽、鱼、鸡蛋和豆类。

图片

结果发现不同来源的蛋白质与新发高血压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摄入的蛋白质来源越多,高血压的风险越低,每多摄入1种食物来源的蛋白质,高血压风险降低26%;另外,与每天摄入蛋白质少于2种来源的人群相比,吃4种或更多蛋白质的参与者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了66%!

02

正确掌握不同食物的摄入量

每种蛋白质都有各自的适宜摄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全谷物与精制谷物都属于日常需要摄入的主食,为人体提供能量,不可或缺。只不过它们的摄入很讲究量:

①研究发现,精制谷物来源的蛋白摄入与高血压风险呈倒L型关联。意味着要适当少吃。

②而全谷物来源的蛋白摄入与高血压风险呈U型关联,也就是说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得保持适量。一般成年人每天全谷物应达到50~150克,如小米、燕麦、荞麦或高粱以及玉米等。

图片

适当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控制体重,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肿瘤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所以,日常主食可以多样化选择。

未加工、加工红肉、禽肉

①加工肉类:能不吃就不吃

火腿、香肠、培根等加工类肉制品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还可能添加了防腐剂、增色剂等,会加大肝脏、肾脏负担,长期吃多了也有致癌风险。

图片

②未加工红肉:适量吃

红肉是人体所需蛋白质、铁、锌和维生素B12的重要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需要吃,关键是控制量。

③调整红肉、禽肉比例

鸡、鸭等禽肉,相对而言蛋白质含量更高,脂肪含量更少,更有利于保持身材、保护心脑血管健康,而且白肉的肉质更加细腻,更容易消化。

总结:红肉和禽肉每日的摄入总量在40~75g是健康的。更建议红肉和禽肉能换着吃,白肉的比例多些,尤其是晚上少吃不易消化的红肉。

鱼肉

鱼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食物,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比禽肉、畜肉都更优秀。在膳食中适当增加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高血压。

图片

单纯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每周吃鱼280-525g,并用清蒸的方式。

豆类

豆类含有丰富的纤维和钾元素,这些物质有助于调节血压;豆类富含的异黄酮能促进血管的扩张,加速血液的流通,辅助控制血压。

图片

另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至少吃125克大豆制品,有助于降低血压和预防高血压。

建议:高血压人群可以每天吃大豆25-35g,或者至少125g豆制品。

鸡蛋

很多人认为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偏高,不利于心血管的健康。但其实蛋黄中的脂质成分,一部分是脂溶性的维生素,一部分是DHA等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还有一部分是具有营养神经作用的卵磷脂,所以适量吃对于心血管健康是有好处的。

图片

建议:不伴有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能每天吃1个水煮蛋或者水蒸蛋。

选稿:潘馨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