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五一特别科普④·解压篇|假期只剩一天,如有“假期综合征”如何尽快“收心” ?
川观新闻2022-05-04 10:22:00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五一假期快结束了,要上班或上学的小伙伴,有没有人突然感到情绪不佳、睡眠紊乱、食欲不振、难以集中精神,甚至出现焦虑、空虚或容易发怒?专家告诉你,这可能患上了“假期综合征”。

想要尽快回归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吗?川观新闻记者邀请到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心理保健小组负责人、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医师梁开如为您答疑解惑。

海报制作:魏冯

记者:假期综合征是不是病?

梁开如:假期综合征不是病,其主要原因在于节假日期间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上中断运动、休息不好、暴饮暴食等,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使身体机能下降,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在上班或上学前两三天里出现倦怠、工作效率低、眩晕、肠胃不舒服等系列症状。

记者:“最常见”的假期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如何调节?

梁开如:主要症状有——

睡眠紊乱。长假劳累出游、逍遥刷剧,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给身体充分休息时间,打乱人体正常生物钟,“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如果是体力性疲劳,可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解除;如果是脑力性疲劳,可让大脑放松休息,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如果是由过节压力感造成的心理疲劳,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快去看心理医生。

恐惧上班。可在放假结束前对生活内容及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离开身体。严重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改善情绪。

出现厌食。建议适当吃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等,通过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退潮忧郁症。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再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生活,可能感到孤单、抑郁、无聊、沮丧。建议可规律生活,早睡眠;多喝水、多吃新鲜时令水果、绿叶蔬菜、稀饭等清淡食品等;调整状态,早收心,上班前夕最好不去参加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上班后要尽早收心,可通过“觉察呼吸,身体扫描”等减压练习缓解压力;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底等。

记者:小朋友也有假期综合征吗?如何帮小朋友尽快“收心”?

梁开如:是,有的。经过较长热闹假期后,孩子的思想情绪仍沉浸在欢乐气氛中,复学后可能出现上课思维紊乱、思想不集中、不能静下心学习、做功课;晚上睡眠少;白天注意力分散、情绪烦躁等,影响孩子的健康及学习。

由轻松假期回到紧张学期,压力加大无可厚非,家长和小朋友唯有一起积极面对,坐下来跟孩子慢慢交流,不妨问问孩子“今年的十大愿望”或“五个想改变的地方”。孩子的答案并不重要,因为当孩子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后,可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对学习压力非常大的中学生,家长不妨让孩子以放松形式来结束假期,如带孩子到郊外散散心或到游乐场所尽情玩耍。

记者:假期一结束,家里也安静下来,有的老人因难以适应也“患上”假期综合征。哪类老人易出现假期综合征?如何避免?

梁开如:空巢、独居老人更易出现假期综合征。建议老人子女、孙辈可提前跟老人做好沟通,让他们有心理过渡过程。尤其不能一离家就忙自己的事,把老人丢一边,多关心老人,让他们明白自己没有被忘记,要常跟老人沟通,多视频、多语音,减少节后带来的失落感,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老人,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近况。

老年人可通过结交新朋友,培养兴趣爱好,使自己在精神上有所寄托,进而减少失落感和孤独感;对于独居老人,则要多与邻居沟通,处好邻里关系;还应多与其他空巢老人交流,建立互动等形式;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生活接触面,冲淡孤独、悲观等负面情绪等。

记者:这些年您观察到患上假期综合征的人群有没有什么新变化?如何应对?

梁开如:这些年假期综合征的人群出现更为年轻化的特点。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压力大、疫情期间多在家,学生生活及学习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复学后出现假期综合征的学生比例直线上升,多表现为焦虑、失眠、抑郁等。学校要及时营造生动、活泼、热烈的学习生活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心理游戏“破冰”,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班主任通过与学生谈心等方式加强沟通,使学生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感觉;家校密切配合及时调整孩子生物钟等。

作者:魏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